陈琪走了之后,杨翊又伏案工作两个小时,随后他揉了揉眼睛,起身出了门。
今天是难得的休息日,而且天气还不错,他不想把时间都耗在工作上,一天都在家里待着。正好他也有一些跟哲学有关的问题,想去找哲学系的老师们聊聊。
出了工六楼,杨翊就往小红楼走。
他刚到红楼区东南角,就看到一群老头夹杂着几个青年人围在篱笆旁边晒太阳。
因为杨翊如今在学校算个名人,加上他经常往红楼区跑,所以他刚到就有人跟他打招呼。
“小杨老师来啦。”首先问好的是中文系的杨占升教授。
这段时间,杨翊的名字在中文系经常出现,特别是讲现代文学的教授们,都要把杨翊的小说拿出来跟学生们说一说。
他们的课,也不是非要说杨翊的小说,只不过自家老师的作品当然要支持,而且学生们的呼声很高。其他人也都看了过来,杨翊打眼一扫,哪个学院的都有,既有理论物理的大佬黄祖治,基础数学的大佬刘少学,还有民俗学的钟敬文以及有机化学的陈光旭等大佬。
杨翊比较熟的,有马俊明跟启功。
又看到哲学系的吴家国,杨翊笑了笑,他就是来找吴家国的。
他们师大的哲学系其实没什么竞争力,首先他们这个系十分年轻,是去年才由政教系的哲学教研室、哲学史教研室、逻辑教研室跟校属自然辩证法教研室以及苏联哲学教研室联合成立的。
也就是说,到今年,师大哲学系才收了第二届学生而已。
其实系部年轻,本身没什么问题,人家心理学系都还在筹备当中,没有正式成立呢,但是没人能够小看心理学系,那是因为人家心理学系有人。
所谓的有人,就是有大师。
师大哲学方面之前也有大师,不过前几年一个挨着一个走了。
先是中外哲学史大师瞿菊农在1976年去世,直接走在了黎明之前。
后来就是逻辑学大师汪莫基,他倒是熬到了天亮,但还是在去年走了。
这俩人的离世,大家其实也不意外,毕竟他们年纪不小了,汪奠基走的时候都已经八十了。还有一位,中文系的李长之,他虽然不在哲学系任教,但在哲学方面的研究也颇深,不过他也在前年去世了。
这几位的离世,对师大的哲学研究打击很大。
现如今,师大的哲学系缺乏大佬顶着,跟其他顶级学校比完全没有优势。
吴家国等青年教师的水平很好,但毕竟资历等方面还是差了点,而且没有接过之前几位大师们的衣钵。如果他们几位迟几年再离世,情况可能就会大不一样。
当然,这些不是杨翊该操心的,对他来说,只要他的问题,吴家国等老师能够解答就行。
“各位老师在晒太阳啊。”
杨翊笑着让了一圈烟,然后从吴家国手里接过一个小马扎,就在他旁边坐下了。
杨占升笑着将烟点着,问道,“小杨老师最近在忙什么?有没有新作,让我们一睹为快?”“我忙什么,吴老师都知道。”杨翊笑道。
“他最近一直在翻译哲学方面的资料,跟我们系老师交流比较多。”吴家国说道。
启功笑道,“杨老师为你们哲学系翻译资料,你们当然也应该多给他帮助。”
杨翊笑着解释道,“启功老师你误会了,我最近翻译的资料,都是《国外社会科学》的稿子,跟他们哲学系没关系。”
“哦,是这样。”
吴家国开玩笑道,“杨老师你天天琢磨哲学这些东西,我看不如明年到我们系读硕士吧。”既然恢复了高考跟大学教育,相应的,硕士跟博士的授权肯定也要随之放开。
明年,国家就要批准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单位,他们师大当然是第一批,而哲学系也是第一批硕士授权点。
杨占升也跟着凑热闹道,“按小杨老师这情况,去你们哲学系,那还不如来我们中文系喽,我们这边不仅仅能读硕士,后面还能读博士。”
“要不然,也可以考虑一下我们物理学系。”黄祖治说道。
一听到物理学系,其他人老师都笑了起来。
都说文史哲不分家,杨翊不管是去文学系、历史系还是哲学系,都合情合理,但是物理学习就有点不沾边了。
杨翊也笑了起来,“黄老师,我要是去了物理学系读硕士,恐怕是毕不了业的。”
“物理没你想的那么难,比数学要简单点。”
刘少学一听这话,立马反驳,“那还是物理学难一些,我们数学主要就是为物理学做服务的。物理学的教授数学都很厉害,但是数学系的教授却不太搞得懂物理,谁难谁易可见一斑。”
“你们搞不懂,是因为你们不愿意搞,不然一搞就懂了。”
“说实话,我之前也去搞了一搞,还是没搞懂。”
理科大佬们争辩起来,杨翊他们都不好插话,因为不管是物理还是数学,他们都不太懂。
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样的难。
其实杨翊还是觉得数学难一些,物理嘛,花些心思总能搞得懂,还能追一追学霸,至于数学,人跟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