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都市言情>文豪1979:我在师大当门房> 第144章 怎么写 写什么 “怎么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4章 怎么写 写什么 “怎么写”(1 / 2)

资料室这么分组,肯定还要补充人手,今天开会领导们也说到这个事情。

聂书记的意思是,在下一学年开始之前,要给资料室再增加三个人。

秦文海觉得人少了,想要五个人,不过领导们没同意。

现如今各科室各系部都缺人,根本没办法给他们资料室弄那么多人来。

能给他们调三个人,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其实秦文海也知道,现在学校的情况,能在下学年之前给他们再调三个人过来,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秦文海感觉,能调三个人过来,都是跟杨翊有关系。

照杨翊这样发展下去,学校资料室要成明星部门了。

甚至今天聂书记还问秦文海,杨翊平时的工作会不会太多。

虽然聂书记没有明说,但是秦文海能明白,聂书记不想让资料室跟外语系的工作占用杨翊太多时间。那样的话,杨翊哪有时间搞创作。

资料室的资料整理得再好,外语课教得再好,都不如写几篇知名的小说,或者是研究出一套学习方法来。

那些东西,才有可能上《人民日报》、《光明报》这种报纸,才能为师大博得名声。

好钢,那肯定是要用在刀刃上的。

十二月十八日。

刘永阁一早去了史铁生家,正准备叩门,却看到门上贴着一张字条,写着:有事外出。

看到字条,刘永阁转头去了地坛。

自从坐上轮椅之后,铁生哥经常会去地坛公园打发时间。

前些天天气不太好,先是下雪,随后又刮大风,今天才终于出了太阳,估计铁生哥都已经在家憋坏了,所以才一早就去了地坛。

到了地坛,径直穿过树林,走到一处相对开阔的地方,史铁生在树下,背对着刘永阁。

“铁生哥。”

史铁生转动轮椅,回头看来,随即笑道,“永阁,你来啦。”

“嗯,今天没什么事情,天气又好,就出来逛逛。”说着,他拍了拍挎包,“我还带了几本杂志。”刘永阁是个“艺术生”,从小就学书法、国画,如今拜在国画大师梁树年门下。

梁树年是张大千的弟子,等于刘永阁是张大千的徒孙。

几年前刘永阁上高中的时候,就在地坛碰见了史铁生,两人成为了朋友。

那个时候,史铁生还没有发表作品,不过很爱读书。刘永阁平时学画画,没时间读其他书,倒是跟史铁生在一起的时候能够读不少书。

现在刘永阁时间宽松了些,也还是喜欢找史铁生一起看书。

“我看看。”

史铁生伸手把刘永阁带来的几本杂志要了过去,随即笑道,“《燕京文学》跟《人民文学》我已经看过了,《上沪文学》跟《收获》我还没看。”

“那我看《人民文学》跟《燕京文学》,另外两本铁生哥你看吧。”

史铁生点点头,将《人民文学》跟《燕京文学》还回去,《上沪文学》跟《收获》留了下来。随后他把刚刚吸了一半掐灭的烟重新点上,开始翻起两本杂志的目录。

他先看的《上沪文学》,看到了几个熟悉的作者,心中默默记下,随后又翻开《收获》。

刚翻开《收获》目录,史铁生就看到了第一行木羽的名字。

“他又有新作了啊。”史铁生嘀咕了一句。

“谁?”刘永阁抬头问道。

史铁生笑着摇头,“没什么。”

“哦。”刘永阁点点头,又继续看手里的《人民文学》。

史铁生翻到了第一篇小说《空谷》,默默看了起来。

虽然难得出了大太阳,但是地坛公园并没有什么人,因为地坛公园有点破败,好多地方跟个烂菜园似的,大冬天的,大家也不愿意来。

这个天气,有的是好去处。

整个公园静悄悄的,正适合看书。

史铁生很喜欢木羽的写作风格,给人的感觉浑然天成,读起来一点都不拗口,一些不怎么常规的用词,他用起来也没有什么别扭的感觉。

这篇《空谷》延续了木羽的风格,甚至史铁生觉得相较于前面两篇小说,《空谷》在技法上还有进步。这一点,木羽跟寻常的作家就不太一样。

如今国内的作家,分为两个阶段。

一种是在想着怎么写,比如说一些知青作家,因为文化水平不够高,写作能力有所欠缺,所以还在学习怎么写小说。

而另外一些成熟的作家,则在考虑写什么,他们认为小说主要在于故事,打动人的也是故事本身。而木羽呢,显然花了精力研究了怎么写。

当然,木羽研究的“怎么写”,跟那些知青研究的“怎么写”完全不是一回事。

木羽早已脱离那些遣词造句,基础手法的研究,开始研究一些流派的融合。

在史铁生看来,怎么写跟写什么都很重要。

虽然打动读者的往往是故事,但是“怎么写”会让故事很不一样。

就像史铁生自己写的东西,有的已经脱离了小说的“桎梏”,看起来更像是散文。

史铁生自己也在研究怎么写,但是他毕竟缺乏对国外文学流派的认识,所以研究的不是很明白。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