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都市言情>文豪1979:我在师大当门房> 第139章 这么大电视台这么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9章 这么大电视台这么抠(1 / 2)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能力跟所需要解决问题之间存在差异,而通过教师的帮助,可以解决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

洪树南点点头,“是不是就是说,教师能把学生带到的高度,取决于这个最邻近发展区?”杨翊笑了笑,果然是搞教育的教授,理解非常精准。

“没错,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为第一发展水平,而经过老师帮助能达到了的发展水平为第二发展水平,第一发展水平跟第二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邻近发展区。”杨翊又换成方式解释了什么是最邻近发展区。

之后他继续说道,“从第一发展水平到第二发展水平的状态,取决于教学,教学可以创造最邻近发展区。因此,教学不能消极的适应学生的已有的智力水平,而应该走到前面,不断地引导学生从第一发展水平走向第二发展水平。”

“也就是说,不能让学习内容太简单了。当然,我知道,这样理解有些粗暴了,这个理论有着更深层的意义。”

杨翊笑了笑,又开始说起自己要写的东西:“我刚才说的支架式教学策略,就是根据这个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对比较复杂的问题通过建立支架式概念框架,使得学生能够逐步沿着支架攀升,从而完成对复杂概念建构的一种教学策略。”

洪树南想了想,“这个理论很好,但是有两个问题,一是你能否给出一个成熟的支架体系,供教学者们参考,二是教学者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是否能够真地吃透这套体系。”

相较于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法,这套支架式教学策略,显然更加抽象一些,对一线教师的教学能力有要求。

杨翊笑道,“事实上,这套教学策略,是对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法的一种补充。也就是说,只有当教师能把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法很好地实践之后,才需要去学习这套策略。”

其实支架式教学策略,适用于学生学习的任何阶段,也适用于任何智力水平的学生,只是不适用于任何水平的老师。

如果一个老师连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法都吃不透,再让其去学习支架式教学策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洪树南点点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这个教学策略对一些能力强、水平高的老师来说,非常有用,也及时。不过既然是论文,那有没有数据支持?”

文科论文,其实并不强求数据支持,不过杨翊这写的毕竟是一种教学方法,最好是有实例以及数据支持。

“有,这些是我根据过去八个月里,各个学校回馈回来的关于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法的数据总结出来的,论文中肯定也有体现。”杨翊笑道。

洪树南满意地点点头,“我现在有些期待你的论文了。”

如果最后证明杨翊的这套学习策略,搭配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法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那就太好了。这是一线教师们之幸,也是他们师大外语系之幸。

“我争取在这个月内把论文写完。”

“好。”

吃过晚饭,杨翊回了家,先好好洗漱一番,然后他拿出林天斗寄过来的稿子。

他并没有打算今天晚上就开始干活,只是想先看看稿子,做到心里有数。

不过当他看完稿子之后,人有些懵,因为这竟然是一篇哲学方面的稿子。

杨翊对哲学的了解,主要来自于马列跟部分文学书籍。

哲学有很多专业名词,非业内人士根本看不懂,可想而知翻译起来难度有多高。

杨翊皱着眉头看了一会儿,之后他稍稍放下心来,因为这篇稿子里面的哲学浓度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高,有部分专业名词,他也能翻得明白,只有那么几处翻起来有些困难。

看着看着,杨翊直接就动起笔来了。

他本来不准备今天就开始干活的,但最终还是没有忍住,因为他从这篇文章中感到了一丝挑战的乐趣。这就跟玩游戏一样,给出来的难度正好,有点挑战性,但又没有到完不成的地步,这样才能激起人们的挑战欲望。

林天斗大概也知道以杨翊的水平,这篇文章有难度,但是可以挑战,所以才把稿子给寄过来的。其实杨翊能感觉到,这位林天斗的水平很高,他能够精准感受到一个译者的水平在哪里。

每次林天斗寄过来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有点难度,但是又不是特别超出杨翊能力范围的,只是有时候难度超的多一些,有时候超的少一些。

这次,应该是超的最多的一次,但依旧在杨翊的可解决范围内,只是可能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而已。正因为翻译了这么多稿子,杨翊现在在社科方面的翻译水平提高了不少。

有时候杨翊也在想,他水平提高之后,就没有接触过之前那种简单的稿子,那些稿子都去哪儿了?现在想来,林天斗应该对接了很多译者,他会根据难度把稿子分配给各个水平的译者。

第二天早上,杨翊六点半准时醒来。

虽然昨晚他是一点多钟才睡的,总共只睡了五个小时左右,但是睡眠质量非常好,比在招待所睡得好多了,早晨起来状态非常好。

林天斗寄来的那篇稿子,杨翊也捋顺了一些。

按照杨翊的经验,这篇文章翻译出来应该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