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一万汉字,不过这次这不到万字的文章,杨翊可能要花一两个礼拜的时间才能搞定。
有些地方,他还是需要去查资料,甚至是去找哲学系的教授们讨教。
在师大就这点比较好,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基本上都能找到能够请教的人去问。
教授们大多非常好,杨翊去问问题,他们都很乐于帮助。
不仅仅因为杨翊也是教师,是他们同事,即便是普通学生去找他们问问题,他们通常也都会认真对待。大部分老师,只要不是很忙,都愿意帮助好学的学生解惑。
七点二十,杨翊叼着一个包子进了资料室,其他几位同事已经悉数到了。
看到杨翊来上班,林莹笑道,“杨老师,我们还以为你要再多请几天假呢,没想到准时回来了。”“杨老师最近不在,感觉咱们资料室缺了好多人一样。”
“是啊,其实就缺了一个人。”
“可见杨老师对我们资料室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听到同事们你一句我一句的,杨翊笑道,“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咱们资料室的工作没有问题吧?”秦文海笑道,“中文组没问题,不过你们外文组的压力挺大的。”
杨翊看向王宁,只见这家伙正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眼神中甚至带着一丝委屈。
“咳咳,我不在的这段时间,辛苦王老师了。”
王宁从大桌子下面拉出一个纸箱子来,“这段时间我遇到的一些难度较高,我没办法独立完成的资料,都收在这里面了,等着组长你回来一起解决。”
杨翊快速把包子吃完,然后撸了撸袖子,“行,今天咱们就开始干活,争取快点把这个箱子给消灭掉。看着干劲十足的杨翊,秦文海他们都露出了笑容。
杨翊不在的这段时间,资料室里面确实感觉少了点什么,特别是王宁,感觉工作积极性都没有之前高了。
其实杨翊走的这段时间,秦文海也在担心,杨翊去参加了上沪作协的会议之后,会不会心野了,心思不往资料室里面放了。
如果杨翊真要把心都放在外面,秦文海也只能祝福。
不过现在看到杨翊回来之后,状态还是像从前那样饱满,他放下心来。
秦文海不知道的是,他们聂书记在杨翊去上沪之前就考虑这个问题了,还许诺杨翊给他落实资料室外语组组长的事情。
后面的半个月时间,杨翊的生活非常充实。
上班时间,他一边跟着王宁解决之前留下来的高难度资料,一边整理归纳新进来的资料。
下班之后,他会去找哲学系的教授们讨教。
他问的问题,并不全是文章里面出现的,还有不少是延伸出来的内容,他要把这些基础内容搞懂,这样以后再碰到哲学方面的资料,他翻译起来也得心应手一些。
而且在跟这些教授聊天的过程中,他也感受到了哲学的魅力。
都说文史哲不分家,杨翊以前不以为意,现在感受很深,他对这些东西很自然地就能产生兴趣。同时也在遗憾,上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外语学习以及外语教学上面,很少去探索其他知识,真少了很多乐趣。
不过老天爷给了一次重来的机会,他也可以把这些遗憾给弥补了。
跟老教授们聊完之后,他又要去英语慢班教室。
中间耽误了十天时间,慢班的教学有所延误,不过问题不大,很快就补上了,主要还是有陈琪他们帮忙看着。
有些东西,根本不用杨翊亲自出马,陈琪他们就能帮忙教。
所以这段时间,虽然每天杨翊都会去班里面,但并不是每天都上两节课,有时候他也是一节课不上,只是去看一眼就走。
十二月一日,杨翊拿着翻译好的稿子去了东门,准备寄出去。
看到杨翊,牛小奇笑道,“杨老师,我正说一会儿去给你送电报呢。”
“我的电报?”
“嗯,上沪电视台拍过来的。”牛小奇把电报取出,递给杨翊。
杨翊接过一看,电报上面只有三个字:五日至。
看到这三个字,杨翊扯了扯嘴角,上沪电视台这么大的单位,竟然还这么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