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何书琴意外,胡鹏跟小于他们也同样意外。
平时他们去东门上课的时候,课间也会闲聊,其中聊到最近看了什么书,读了什么诗是常有的事情。
可是不管他们聊小说还是诗歌,从来都没见杨老师参与过。
但凡平时杨翊表现了一点对诗歌的兴趣,他们来参加诗歌朗读会也要把杨翊给叫上的。
台上刚发表了暴论的徐晓,看了看台下众人的反应,随即又笑道,“感谢木羽先生的这首《从前慢》,让原本浑浊的沟渠中流淌出一汪清泉。作为读者,我们当然希望《诗刊》能够多刊登《回答》、《致橡树》还有像《从前慢》这样的诗歌……”
“滋滋滋——”
忽然,喇叭里面传来一道挺强的电流声,打断了徐晓的发言。
芒克走上舞台,连忙告歉,“不好意思,设备出了点问题,我们要花点时间修一下。正好朗读会开了这么长时间,大家可以趁着这个时间休息一会儿。”
说完,芒克就带着徐晓下去了。
“这喇叭真不靠谱。”
“是啊,不响就算了,还滋滋滋的。”
“算了算了,正好也累了,休息一会儿吧。”
“我看喇叭就是知道你累了,才坏的。”
“那真是善解人意的喇叭。”
台下的人嚷嚷着开始散开,各自找空地,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休息。
“要不,我们继续回刚才的那个地方。”胡鹏提议道。
“你们先去吧,我去找徐师姐聊聊。”
何书琴很喜欢《从前慢》,现在见徐晓也如此推崇这首诗,便想趁着这会儿朗读会暂停找她交流交流。
“行,我们先过去了。”
虽然朗读会暂停了,但是现场依旧十分热闹。
人们聚成一团一团的,讨论的更加热烈。
杨翊他们旁边的一个小团体,大概七八个人,这会儿正坐下来讨论刚才台上朗读的那些诗。
“毫无疑问,最出彩的还是食指的《热爱生命》,让我找到了当年第一次读《相信未来》时的场景。”
“《热爱生命》肯定是好,不然也不会这么多人读,但是我觉得,《从前慢》更让我惊喜。”
“怎么说?因为是《诗刊》发表的?”
“非也,非也,是因为近来大家的作品都很浮躁,《从前慢》这种风格很少见。”
两个男生你一言我一句地说着,旁边一个女生笑着参与进去,“我也觉得《从前慢》好,你们也知道,那些德高望重的前辈诗人们,现如今恨不得把自己遭受过的苦揉碎了写进每一句诗里面,让路过的人都来尝一尝。年轻的诗人们,激烈的、愤怒的、狂放的,就是少见这种温柔而沉稳的。”
推崇《从前慢》的那个男生笑着点头,“丽雪你说到我心坎里面去了,《从前慢》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此,如今的年长诗人写不出来,年轻诗人也写不出来。最关键的是,这个木羽之前没有听过,让我感到惊喜,说不定又要出来一位惊才绝艳的诗人。”
“会不会是某位成名诗人的化名?”女生猜测道。
另一个女生立马点头,表示赞同,“我觉得就是,而且应该还是位德高望重的诗人,只不过现在诗歌界的风气不好,不得不化名写一些特别的诗。”
“是啊,是啊,我觉得也是。”
……
杨翊他们这边,跟那边的画风完全不同。
于升从家里带了一袋子油炸蚕豆米,三人席地坐下之后,他就给杨翊跟胡鹏一个人分了一把。
这小子比较尊师重道,给杨翊分了两把。
杨翊第一次知道油炸蚕豆米竟然能好吃到这种地步,恨不得把手上粘的盐粒子都给舔干净。
这年头,油炸蚕豆米可是个稀罕物。
一般家庭,可舍不得把油拿来炸蚕豆米。
很多家里面,没有成罐子的油,就去买一块肥肉,等到炒菜的时候,先用肥肉把锅底擦一擦,让锅底有点油星子。
这样炒出来的菜,也能有点油香了。
一块肉通常要用很长时间,直到坏得不能再坏了。
穿越来这两个月时间,杨翊没沾过几次荤腥,食堂里面的菜,最荤的就是猪皮炒萝卜。
可以说,于升带来的这两把蚕豆米,就是杨翊来了1979年之后吃过最有味道的东西。
大家都比较珍惜这难得的美味,每一粒蚕豆米放进嘴里,先要把皮外面的油跟盐砸吧干净,然后再细细地嚼豆米。
简单的油炸蚕豆米,硬生生吃出了米其林三星的感觉。
品了好几个,杨翊又“贪得无厌”地想,要是再能来一罐啤酒那就太好了。
所谓饱暖思淫欲,人只有吃好了,才能想点其他东西。
胡鹏他们吃了点蚕豆米之后,开始关注起旁边那群人讨论的内容。
于升嘴里的蚕豆米还没嚼干净,说话带点杂音,“老胡,你肯定更喜欢《热爱生命》吧?”
“那是当然,不过《从前慢》确实也很好。”胡鹏喜欢《热爱生命》,但是不否认《从前慢》的优秀。
“我跟书琴姐一样,比较喜欢《从前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