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这声老哥喊的没错,他今年刚满三十,而胡鹏已经三十有三。
杨翊看向瘦高个,他刚才就看这家伙有点眼熟,但想不起在哪儿见过,北岛一声“凯歌”,让他认出这人来。
第五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陈凯歌。
虽然这会儿的陈凯歌又黑又瘦,跟后来模样差距很大,但是神韵一样,特别是那一张歪嘴。
杨翊倒是没想到,陈凯歌年轻的时候竟然还混过文学圈子,看起来他跟北岛挺熟的。
一会儿他还要上台读诗,也不知道读的是他自己写的,还是旁人的。
怪不得后来陈凯歌动不动就吟诗,原来是年少时养成的习惯。
因为知道北岛他们比较忙,周围人又比较多,杨翊便也没有多逗留,带着学生们离开了。
走的稍微远了点,何书琴扑闪着眼睛,好奇问道,“杨老师,你怎么认识北岛,还叫他小赵?”
其实平时杨翊在称呼上就很肆意,历史系的学生,除了于升等个别人比杨翊小,大部分人都要比杨翊大些,但是杨翊要么喊他们名字,要么喊他们“小何”、“小胡”等等。
杨翊本来就是他们的老师,这样叫他们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但是听他称呼北岛也用“小赵”,何书琴他们就很惊讶了。
北岛可是很受人尊重的诗人,而且年纪又比杨翊大不少,怎么看,杨翊叫他小赵都不合适。
其他人也都好奇的看过来,想听听杨翊怎么说。
“之前因为一些事情他来找我,也是他自己说自己是小赵,我就这么叫了。”
杨翊可没有说假话,当时北岛去找他借教室的时候,就是自称的小赵。
至于北岛找他为了什么事情,杨翊就没有解释了,这种事情没有到处宣扬的必要。
“哦,这样啊。”
杨翊无心继续这个话题,他看向胡鹏,笑道,“胡鹏你一会儿要上台读什么诗?”
“杨老师我给你看看。”胡鹏从背包里面掏出一个小学生练习簿,翻到其中一页,展示给杨翊看。
杨翊伸头过去,只看第一行就知道是郭路生的《热爱生命》。
看来胡鹏没有弄到最新一期的《今天》,不然也不会手抄在一个练习簿上面。
虽然徐晓当时在学校门口只兜售了二十多份第五期《今天》,不过里面的作品传播度很高,大家都是靠手抄,慢慢传播的。
“这首诗刚刚发表,今天肯定有不少人要读。”杨翊提醒了一句。
胡鹏不以为意,“怕什么,那就比谁的声音大。”
“那肯定是你的声音大。”杨翊笑了笑。
胡鹏这家伙不仅仅身强体壮,还天生一副又高又亮的嗓门,他从师大东门吼一嗓子,站在北门的人都能听到。
“是啊,老胡你不用怕,跟别人比,你等于随身多带了个喇叭。”于升笑道。
“何止一个,至少两个。”
几人说说笑笑聊着天,大概过了十来分钟,“盆地”里面忽然响起一道刺耳的响声。
“铛!”
众人循声看去,只见芒克站在半坡上面,左手拿着个破破烂烂的搪瓷脸盆,右手拿着一根木棍。
刚才那声,就是芒克敲出来的。
“朗读会马上开始,大家注意秩序。”
说完,芒克又连敲了三次。
“铛铛铛。”
随后再将刚才那话重复一遍。
这时原本分散的人们,纷纷朝着半坡前面围了过来。
不得不说,他们这个地方选得确实很好,盆地面积够大,根本不用担心拥挤的问题。
光是半坡舞台前面一小块地方,就能站一两千人。
这么大的地方,要是挤一挤,站个一万人都没有问题。
杨翊也跟着何书琴他们朝着半坡舞台的方向走去,他们也没有挤到最前面,只挤到中间就停住了。
胡鹏要上台朗读,所以没有跟他们一起,而是去了舞台侧边,找陈凯歌去了。
杨翊站在人群中,这会儿他才有心思仔细看挂在两棵树中间充当幕布的那幅画。
原本他还好奇这么大的画是用什么做的画布,现在才看出来,原来是一张白色的床单,连封边都还在。
这床单原先应该就已经破了,中间有不少小洞,能看到后面的景色。
这年头,物资紧缺,但是人民群众的点子真是一点都不缺。
杨翊本来以为,会有主持人到台上来个开场白,谁知道根本没有任何开场白,时间一到,朗读诗歌的人直接走了上去。
第一个上台的是个男生,二十来岁,个子不高,穿着一身灰色的中山装,不过衣服不太合身,袖子卷了两道才刚刚到手腕的位置。
男生从芒克手里接过话筒,开口说了几句,似乎是在介绍自己,但是杨翊一句都没有听见。
一方面现场这么多人,还是有点吵,另一方面,男生的声音也太小了。
显然是男生高估了喇叭的扩音效果,一开始声量给的不够。
他们这个喇叭也不知道是怎么弄的,也看不到话筒接在哪里,至于扩音效果,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第二次,男生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