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章 暴论(2 / 3)

高了音量。

“大家好,我是燕大的李旭,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带来的是《热爱生命》。”

随后男生也没等大家给鼓掌,就朗诵起诗来。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像攀附的葛藤,

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

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

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

……”

这个李旭平时应该很少当众朗读,虽然刻意提高了音量,但还是不够,站的稍微远点的人听着估计有点费劲。

不过即便如此,也不耽误现场的听众们很激动。

这首《热爱生命》是这一期《今天》上最受欢迎的作品,郭路生的诗向来富有激情,容易调动起听者的情绪。

他的作品,是激情的,也是迷惘的,是悲怆的,也是富有希望的,是对过去的感怀,更是对未来的憧憬。

种种无法调和的情绪,集结在郭路生的作品里面,也同时是他所经历的整个时代下,人民群众的缩影。

所以,不依赖传播媒介,他的诗就能够以口口相传的形式,在人民群众中流传开。

而因为《今天》,郭路生的影响力又更上了一个台阶。

当李旭读完,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其实不用李旭读,现场来的这些人,基本上都读过这首诗。

但是李旭给了大家一个机会,一个集体为郭路生,为《热爱生命》鼓掌的机会。

他们这些人聚在一起,未必就一定要听到什么之前未曾听过的作品,只是要用这种形式来达成一种精神上的共鸣和狂欢。

杨翊一开始觉得李旭的朗读水平有点差,说不定气氛会变得尴尬,但事实证明,他的想法大错特错。

看着周边人热切的眼神,他也有点受感染。

李旭读完之后,后面的人没有耽误,迅速上去,开始朗读其他作品。

今天的诗歌朗读会,没有特定主题,作品也没有限定范围。

上台的人,可以读过去的经典作品,也可以读最近刚出来的新作,既可以是别人写的,也可以是自己写的。

不过前面上去十来个人,没有一个人读自己的作品,全部是其他人的作品。

陈凯歌读了《回答》,胡鹏跟李旭一样读了《热爱生命》。

胡鹏读诗的时候,因为声音过于响亮,一度让现场的听众们以为是喇叭的扩音效果变好了。

不过胡鹏后面上台的人读了诗后,人们才发现,不是喇叭扩音变好,是胡鹏的嗓门够大。

每个人上去读诗的流程也不一样,有些人上去读了之后,就直接下台,后面的人紧跟着上来。

有些人读了之后,还会聊一聊,特别是一些比较新的诗,大家也会现场展开讨论。

说是朗读会,总不能一直在读诗,大家肯定要交流的。

朗读会举行了大概一个小时,徐晓走了上去。

看得出来,徐晓还是个名人,她一走到半坡上,现场的掌声就响了起来,跟其他人上台的反应很不一样。

师大的这些同学们是鼓掌的主力,特别是何书琴,整个人都蹦了起来,恨不能立马就长出几百上千双手为她师姐鼓掌。

因为掌声太响,徐晓就站在半坡上笑盈盈地等着,一直等到掌声渐渐停了,她才笑着开口,“大家好,我要为大家读的这首诗,是木羽的《从前慢》。”

似乎是怕大家再次鼓掌,徐晓抬起手来,众人也大概明白他意思,都没有弄出动静。

站在杨翊旁边的何书琴,原本是想要喊什么,见到徐晓抬手,她又憋了回去。

不过不说出来又实在难受,她就凑到杨翊耳边,小声地说,“杨老师,这首诗我知道,是新一期《诗刊》里面的。”

“嗯。”杨翊点头。

何书琴笑了笑,她不在乎杨翊的反应,只要把自己憋回去的话说出来就好。

台上,徐晓吸了口气,缓缓开口。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

徐晓虽然个子很小,但是嗓门却不小,她的声音比好多男生都要响亮。

而且她应该经常读诗,读起来抑扬顿挫,节奏感很强,在一众读诗的人中水平很突出。

至于她读的这首《从前慢》,毕竟是最新一期《诗刊》上面的诗,现场不少人都是读过有印象的。

喜欢看《今天》,可不代表大家不关注《诗刊》,事实上,现场这些人基本上都是《诗刊》的读者。

相较于《今天》,《诗刊》可是发行量高达百万册的巨无霸。

《诗刊》里面随便的一首诗,都能引起关注。

等到徐晓读完,现场的掌声再次响起,何书琴依旧是最卖力的那个。

这次她可以肆无忌惮地说话了。

“谢谢师姐,我一直在等这首诗,最爱这首诗了!”

台上徐晓听到何书琴的话,还朝她笑了笑。

读完诗之后,徐晓没有急着下去,而是留在台上讲了自己选《从前慢》的理由。

“我觉得,十月份的《诗刊》,如果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