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都市言情>华娱浪子,怎么被天仙改造了?> 第400章 民族血泪,正义史诗(上)(为旭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0章 民族血泪,正义史诗(上)(为旭隐(9 / 12)

钱学森传》做序了!”

很可惜的是,她没有在后者的脸上看到一丝欢欣鼓舞。

张纯如勉力笑了笑,虽然形容有些憔悴,但眼神却依旧亮得可怕:“苏珊,谢谢你。”

“我今天来是想同你商量一件事。”

“嗯?”

“我想自费出版一本书,这对我的故乡和同胞来说很重要。”

苏珊惊讶道:“中国?你先和我讲讲新书的题材。”

张纯如喝了口水,语气平淡地向她简要叙述了这大半年的求索的成果。

苏珊听得大惊失色,她没有恶意地脱口而出:“不会吧?日苯人这么彬彬有礼,他们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

艹!

柏林电影宫的台下很突兀地爆了句粗口,观影者们听了这句话恨意勃发。

他们不是恨苏珊这样被蒙骗的西方人,而是恨侵略我们民族的仇敌,在二战后却能摇身一变成为国际绅士。

张纯如对她的反应早有预料,耐心地翻开包掏出笔记和照片递过去,看着这位关系要好的出版社主编,逐渐面无血色。

“简直令人作呕!太可怕了!”

“为什么我们从来不知道有这样的事?”

如同平地起惊雷,一幕简单的对话突然峰回路转!

现场的成名导演们惊讶地看着按照中心构图的苏珊和张纯如两人突然被镜头横拉,苏珊的扮演者凯特·布兰切特直面镜头!

为什么?

为什么让一个出场不到一分钟的配角打破“第四面墙?”

所有人惊疑不定地看着电影画面,刘伊妃扮演的张纯如背对着大家,过肩给到凯特·布兰切特的惊讶眼神。

背后的书架上,赫然放着《纽伦堡审判》、《辛德勒的名单》等讲述二战灾难的经典著作!

王小帅瞬间看得浑身寒毛直竖!几乎控制不住想站起身来!

这是导演路宽,通过凯特·布兰切特这样一个配角在声色俱厉地控诉和讽刺!

《纽伦堡审判》、《辛德勒的名单》等书,都是被西方反复讲述的“正义史诗”。

你们这些道貌岸然的西方人在自怨自怜本民族的伤痛时,为什么因为日苯崛起的带来的利益,对中国人的民族伤疤选择性失忆?

在王小帅眼中,这位依旧像在北电辩论时尖锐的青年导演,通过这种精妙的视觉语言,赤裸裸地揭露了西方世界长期以来的历史话语权垄断:

他们可以反复讲述奥斯维辛的苦难,却对金陵的三十万冤魂视而不见;

他们精心记录纳粹的罪行,却对鬼子的暴行轻描淡写。

镜头中的《纽伦堡审判》等二战叙事经典,此刻不再是荣耀的勋章,而成为了沉默共谋的证明。

这个设计最辛辣的地方在于,他没有赤裸裸地直接批判,而是用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镜头引得观众去思考——

为什么辛德勒救下的千余人被永恒铭记,而金陵安全区里拉贝、魏特琳保护的十万民众,却在西方的历史叙事中近乎消失?

路宽用电影语言完成了对西方历史话语霸权的解构和讽喻!

导演的私货此刻似乎也成为了明枪,深深地扎进西方电影人的心中。

路老板不管他们会不会反思,但这是他掌握了偌大的资源和财富后,向西方世界的傲慢与偏见,甩出的第一记响亮耳光!

自张纯如开始,东方大国的血泪史,再不容你们肆意地涂抹和践踏!

虚伪的人权卫士们,请从你们丑陋的道德高墙上一跃而下,化为齑粉吧!

现场的华人导演、演员,越来越多的专业电影媒体记者后知后觉,洞悉了这一段“彩蛋”。

他们在速写本上笔走龙蛇,记录下这个显而易见的电影爆点。

刘伊妃美目逡巡,在第一排捕捉到了爱人的侧脸。

这一刻,她的整个世界都凝固在了方寸之间,满溢着倾心的爱慕。

张纯如从纽约离开了。

临行前犹豫不决的苏珊给了她一个不算答复的答复:先写一份选题计划给她。

出版社对这样敏感的题材显然会慎之又慎。

张纯如离开出版社,站在世界最繁华的纽约十字路口,眼中却都是1937年金陵城的血肉模糊。

她长叹一口气,准备给丈夫打个电话,却先接到了邵子平的来电。

“喂?邵博士?”

“纯如!我刚刚联系上一位独立制片人叫崔明慧,她前几年拍摄了一部名叫《奉天皇之命》的纪录片,控诉日寇的暴行,她还去过中国采访过幸存者,我想可能对你有些帮助。”

张纯如激动道:“她在哪里?”

“我给你地址和电话,她住在纽约皇后镇。。。”

张纯如像是刚刚被捞上岸的溺水者,放弃了回家的念头,当即打车直奔华裔制片人崔明慧的住处。

崔明慧和朋友汤美如是著名的独立制片人,她们在1987年就制作了纪录片《谁杀了陈果仁》,探讨东亚战争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

但这部揭露日寇罪恶的纪录片上映之路屡屡受挫,两人甚至都受到了右翼的死亡威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