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林柯只要确定杨翊答应售卖版权,就能进行下一步操作了,至于授权委托书,说实话,并没有那么重要,这玩意后面补也没问题。
“那有具体格式么?”
“没有,你只要写清楚你是《沿河而下的人》的原作者,然后授权委托《中国文学》杂志社代理操办影视版权售卖事宜便可。”
“明白了,我写完就加急寄回燕京。”
林柯笑道,“不用急,等你回燕京带回来就行。”
“好。”
“那就这么说,我先挂了。”
挂了电话,刚才去找杨翊接电话的年轻人笑着问,“杨老师,事情说完了?”
“嗯,说完了,我要登记么?”
“不用了,我给你登记好了,直接回去上课就可以。”
“好的,多谢。”
说完,杨翊便往回走。
回教室的路上,杨翊心情非常不错。
五千美金不管怎么说,肯定有上万人民币了吧。
一下子成了万元户,他怎么能不高兴?
之前他还在犹豫,要不要买个电视机,现在有了这笔钱,别说普通黑白电视机,就是彩电都能买了。当然,杨翊还是不会去买彩电的,在他这么个从四十多年后回来的人眼中,花费大几千买个小彩电实在不值当。
一想到买一台彩色电视机的钱能换一套房子,就很难狠得下心来。
主要还是杨翊不是特别富有,如果他如今手上有个几百万,自然就不在乎这点钱,该享受还是要享受。杨翊回去的很快,并没有耽误到上课。
上午的课程很顺利地进行着,中午休息了一段时间,下午的课程继续。
第三天,杨翊开始给老师们讲一些更深入的东西。
因为看到大家对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法跟支架式教学策略掌握得还不错,杨翊在第三天下午又讲了一些“超纲”的东西。
这一次,他没有讲一些概念化的东西,而是讲了一些自己从业十几年来,总结的一些教学小细节。虽然在场的老师,很多都教了十几年书,但是他们的教学经验跟杨翊完全没有办法比,后来那种信息时代下,老师们能够接触到的信息,比现在可多太多了。
所以后来的老师,只要愿意进步,其实途径有很多。
教学中遇到问题,很快就能找到解决办法,成长十分迅速。
听到杨翊说了一些“超纲”的东西,来听课的老师们都很兴奋,这次过来真是学到东西了。第三天下午,杨翊特意把开始上课的时间提前到了一点半,然后在四点半结束了课程。
上完课,杨翊简单地跟大家聊了几句,然后就离开了。
到了门口,拦了一辆乌龟壳,直奔舞剧院而去。
杨翊到舞剧院的时候,刚好碰到他们下班。
众人看到杨翊,又纷纷起哄。
“杨大作家,又来接女朋友啊。”
“今天带糖了么?”
杨翊摸了摸口袋,笑道,“下次,下次一定。”
大家都笑了起来,倒没有因为他没带糖而不高兴。
其中有一个同事笑着说道,“你今天估计要等一会儿了,芝芝今天要加班。”
“是么?”
“是的,好像是大联欢的节目有个动作要改吧。”
“哦,这样啊,多谢,多谢。”
“你要不然进去等也可以。”
“可以么?”杨翊问。
“当然可以了。”
“是啊,可以进去。”
好几个同事都笑着让他进去,还有一个同事热心地指着后面的房子,“你从这边进去左拐,从正门进去后面那栋房子,然后再往左边走到底,芝芝在那里练习。”
“多谢,多谢。”
听她们这么说,杨翊便走了进去。
按照她们说的路线,杨翊走到了一个练功房门口。
偌大的练功房里面,芝芝一个人正在低头走着动作。
走着走着,突然她转过头来,这一转头便看到了门口的杨翊。
她原本转过头来的时候,面色清冷,给人一种典雅的感觉,但是见到杨翊的那一刻,清冷之色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惊喜。
“你怎么来了?”
董智芝小跑着冲到了杨翊的面前,好像是要跳到杨翊怀里,但是到了跟前却又刹了车。
她还没有把车刹稳,杨翊便伸手一把将她拦腰抱住,毫不费力地转了个圈。
停下来之后,杨翊才看到,她的额头都是汗水,刘海都粘在了额头上面。
练功房没有暖气,她又只穿了一件单衣,却还能冒一头汗,可见练习的强度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