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都市言情>文豪1979:我在师大当门房> 第171章 一下子成了万元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1章 一下子成了万元户(1 / 2)

杨翊回到招待所之后,先把今天的课后总结写了,然后拿出一本德勒兹的《差异与重复》来看。这本哲学书籍是法文版的,杨翊看它能够一边学习法文,一边研究哲学。

不过看起来有些痛苦,哲学本来就有些难理解,即便是自己的母语,有时候也不一定能够看得明白。现在看一个自己也不怎么精通的语言,难度就更高了,经常有些地方看得迷迷糊糊的。

不过这个时候,杨翊就秉持着“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态度,先看过去再说。

等到一段看完之后,脑海中有了一个大概的架构,再回头去看的时候,可能就会有新的理解。这让杨翊想起来自己小时候看侠义小说的那段时间,大概也就是九岁左右,刚上小学三年级。那时候杨翊认识的字也不是很多,读起侠义小说很多地方都不太懂,但是他也不管,迷迷糊糊地就看了好几本。

等到几本书看完,再回头去看的时候,发现之前很多不懂的地方,竟然忽然就明白了。

这是因为语言文字是有连贯性的,一个词、一个句子不可能孤立存在,等到其他地方都看过了,对那些不太懂的地方就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其实后来的学生们学习,因为条件过于好,太过依赖工具,加上娱乐活动太多,反倒是学不进去。现在的学生,因为条件太差,英语半吊子的情况下就卯着劲去看英文小说,看着看着水平就上来了。看了两三个小时,杨翊又拿出一本最新的《上沪文学》出来,放松放松。

一直到晚上十一点钟,杨翊才上床睡觉。

第二天早上,杨翊他们吃过早饭就去了教育局。

今天跟明天,都是上午就有课。

上午的课,从八点半开始,一直到十一点半结束,下午的时间都跟昨天一样,从两点半到五点半。杨翊他们到教育局的时候,刚刚八点出头,三人先办公室坐了一会,然后才卡着点赶往教室。到了教室,杨翊先环视了一圈,发现今天比昨天来的人还要多点,教室里面正正好好还剩下两个座位,留给了李焕跟徐芳琴。

杨翊先问道,“今天有哪些老师是新来的?”

他问完之后,有六个人举起了。

“嗯,一会儿麻烦几位到我这里来登个记。”杨翊笑了笑,开始了今天的课堂内容。

后面两天下来,总共十二个小时,当然不可能只有杨翊一个人在台上讲课,杨翊采取的还是互动形式。杨翊将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法按照步骤分成了七个部分,然后邀请来听课的老师现场上去分别模拟讲这七个部分的课程。

然后在这些老师的实践中,杨翊给他们分析如何具体地将支架式教学策略融入到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法当中。

通过这七个部分,杨翊带着老师们一步一步地将教学的内容像脚手架一样搭起来。

杨翊的计划是,今天花一天的时间,把这七个部分给讲完,明天再安排其他内容。

九点半,第一个部分刚刚开始没多久的时候,一个年轻人急匆匆地跑了进来,“杨老师。”杨翊看着年轻人,疑惑道,“你找我?”

“对对对。”年轻人连连点头,“杨老师,有你的长途电话。”

“我的电话?”

杨翊嘴里嘀咕着,却已经跟着年轻人往外走了,走到门口的时候,他又转头说道,“各位老师稍等,我去接个电话。”

出了教室的门,杨翊便加快了脚步。

电话就在隔壁楼,跑过去很快。

到了地方之后,杨翊接起电话来,听了一会儿接线员的声音,一道男人的声音传来。

“木羽你好,我是《中国文学》的编辑部主任林柯,昨日身在美国的同志来电,说有人要购买《沿河而下的人》改编权,五千美金,五年,你同意么?”

电话那头,林柯迅速把事情给杨翊说了一遍,一点多余的信息都没有。

杨翊听到五千美金,眉头一挑,他并不知道现在的汇率,以为没有七八个点,也应该有个四五点,便以为特别多。

关键是他没想到《沿河而下的人》竟然还能卖影视改编权,毕竟《中国文学》的发行量那么低,美国看过《沿河而下的人》这篇小说的人最多估计也就几千个。

如此低的曝光量,想要被影视改编有点异想天开。

但恰恰是这种异想天开的事情,成真了。

“对方只要影视改编权么?”

“是的,为期五年。”

确定对方只要影视改编权,杨翊也就没什么顾虑了。

别说是五年,就算是十年,他也不会有任何犹豫。

因为对他来说,这五千美金等于是白捡,这次要是不卖,五年之内想要卖给其他人可能性不大。至于讲价,杨翊也想,但是太麻烦了。

现如今通讯如此困难,就为了一个几千美金的版权,来来回回的讲价,根本不划算。

所以他也没有犹豫,直接开口答应,“没问题,我答应,接下来我该怎么做呢?”

“你只要出具一个代理授权委托书,其他的事情交给美国的汤文佳同志就行。”林柯说道。“但我现在人在上沪,一时半会也回不去。”

“没关系,你先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