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订阅他们明年的杂志。
李小林要把《空谷》放在十二月份这一期,其实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但是李小林也没有想到他们这次运气这么好,正赶上《对话木羽》在上沪电视台播出,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现在这个情况,至少能够保证他们在本市明年的订阅量了。
巴金对订阅用户量的事情倒是不怎么关注,他问道,“最近有关于《空谷》的评论么?”
既然小说讨论度高,自然就少不了一些评论家们出来说几句,巴金想看看大家如何评价这篇小说,从中也能看出文学界的一些风向。
“因为小说刚发表没多长时间,暂时还没看到评论,听说上沪文学那边下一期要出一期评论文章,是个叫蔡翔的年轻人写的,我也没看到稿子。”李小林说道。
巴金点点头,“没看到就不要去问他们要了,做好《收获》这边的事情就行了。”
他一直都跟女儿说,做好份内的事情,不要去插手别人单位的事情。
人家愿意给她插手,也是看在自己的面子上。
但是人家不介意,他们可不能不当回事。
“嗯,我明白的。”
“对了,明年八月份的莫干山笔会,你邀请木羽了么?”巴金忽然问道。
李小林笑了起来,“木羽当然在邀请名单上,不过我还没有联系他,笔会在八月份,时间还早,我准备等到过完年再一一联系。”
明年八月份的莫干山笔会,是李小林发起的,她准备邀请在《收获》上发表过作品的作家以及上沪作协办公室的人员去莫干山开一个笔会。
巴金点点头,“木羽这样的年轻作家,更要让他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嗯,年轻作家确实要跟别的作家多交流,这样才能进步。”
听到女儿的话,巴金眯了眯眼睛,说道,“我的意思是,让木羽这样的年轻作家多去参加这样的活动,那些年纪大的,思维固化的老作家们就能从他身上吸收一些活力,不要老是写出一些死气沉沉的东西。文学创作,可不是越老越好。”
李小林笑了起来,“原来爸爸你是这个意思啊,那你这个老作家明年八月份要跟我们一起去么?莫干山那边风景好,到时候你跟着一起过去,能够散散心。”
其实想要办这个笔会的时候,李小林就决定要动员父亲一起去莫干山了。
一方面,莫干山的风景确实很好,让父亲去散散心,有利于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父亲作为文学界的泰斗,是年轻作家们的榜样,他过去,给后辈们指导指导,也能让笔会更有意义。
之前她就跟父亲提过一嘴,不过当时父亲只说考虑考虑。
这次趁着讨论木羽的机会,李小林又重提了自己的想法。
这次巴金没有说考虑考虑,他沉吟片刻,开口说道,“去逛一逛也好,再不出去逛,后面恐怕也很难有机会了。”
他今年已经七十六岁,眼看就要到耄耋之年了。
等到八十多岁,他不认为自己还能有身体出去逛,所以留给他的时间,可能也就只有几年。趁着这个机会,出去逛逛也不错。
虽然他感觉自己现在身体状态尚可,但是人生无常,说不定哪一天身体就会迅速垮掉。
巴金见过太多老人,就像是蜡烛一样,原本火焰高高的,忽然一阵风吹过,就熄灭了。
李小林听父亲愿意一起去,高兴道,“那就说定了,爸爸,别到时候你再反悔,打乱女儿的计划。”“放心吧,既然答应你了,就不会反悔。”巴金推着眼镜笑了笑,随即又说,“去归去,但我是以个人名义过去的,费用无需作协或者社里支付。”
李小林笑道,“当然没问题。”
他们家也不缺这点钱,所以没有必要过作协的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