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界人看到于炳昆对稿子还是不舍,开玩笑道,“要不,于组长你把木羽给绑在我们编辑部,让他再给你写一篇短的,不写完不给走。”
听到这话,于炳昆目光炯炯地看向杨翊。
杨翊被于炳昆的眼神吓了一跳,“于组长,我明天要回家探亲的。”
于炳昆笑了起来,“看把你吓的,我们这是编辑部,又不是土匪窝,能干这种事情么?”
“对对对,是我想多了。”
周界人也笑了起来,“这次确实遗憾,于组长你只能期待木羽下一篇小说赶快出来了。要不,木羽你也给我们理论组投点稿子?”
杨翊摇头笑道,“文学评论我可写不了。”
让他写个读后感倒是没问题,但是文学评论嘛,那就要专门人士去写了。
给理论组供稿的,基本上都是中文专业出身的。
一些文学评论文章,别说是写,就是看杨翊都不太能够看得懂。
“我敢说,你这篇新小说出来肯定会受到评论家们的欢迎……对了,你这篇小说叫什么?”“叫《空谷》。”
周界人笑道,“名字倒是挺简单的。”
“嗯,好记。”杨翊点头。
“你知道么,昨天杨晓敏看了你的小说,被惊得魂都飞了。”
不远处,杨晓敏虽然在低头工作,但一直在听他们讲话呢,这会儿听到周界人的话,立马抬头反驳道,“什么魂都飞了,你说得也太夸张了。”
“啊!”周界人学着杨晓敏昨天的样子,惊叫了一声。
这一学,把杨晓敏气得太阳穴都鼓起来了,她从桌上捞起一本书,作势要去砸周界人。
她刚举起来,李小林从外面走进来,直接打断了她的施法。
“于…………”
李小林原本要找于炳昆,看见杨翊,她笑了起来,“木羽你在啊,正好,到我那边去一趟。”“嗯,好的。”
杨翊起身跟着李小林一起,去了《收获》那边。
虽然是两个杂志社,但跟一个单位没什么区别,他们办公全部都在一栋楼上面,从《上沪文学》编辑部到《收获》编辑部,比杨翊从他们资料室去外语系的办公室还要近。
李小林现在只是个编辑,也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她的工位就在编辑部大堂里面。
让杨翊意外的是,《收获》编辑部人比《上沪文学》那边少很多。
这也不难理解,《收获》其实比《上沪文学》单纯一点,虽然《收获》以前也是什么类型的作品都发,但是渐渐的,除了小说之外,其他类型的作品就很少见了。
加之《收获》是双月刊,作品篇幅较长,数量较少,工作量其实要比《上沪文学》那边小很多。李小林给杨翊拽了一把椅子,“来,坐。”
等杨翊坐下,李小林又问:“要喝什么?咖啡,水,还是茶?”
虽然《收获》这边人员少些,但是条件要更好,竟然还有咖啡跟茶可以选。
“我喝水就行了。”
李小林给杨翊倒了杯水,然后用手抚着杨翊的稿子说道,“我还不知道,这篇小说叫什么呢。”“空谷。”
“空谷。”李小林点点头,“这篇稿子的篇幅对《上沪文学》来说,有些长了,你愿意给《收获》这边么?”
杨翊爽快地笑道,“当然愿意,《收获》一直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杂志,能把文章发表在《收获》上,是我的荣幸。”
“谢谢你的认可,既然你愿意把稿子交给《收获》,那我就正式接收这篇稿子了,以后我就是你的责任编辑了。”
“稿子需要修改么?”杨翊比较关注这一点。
李小林笑着摇头,“没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不过后面校稿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细节上的更正。”杨翊暗自点头,《收获》这边审稿比《上沪文学》那边也要松一点,之前《棋王》投过去的时候,可是有很多地方都要改,编辑们抠了很多细节。
《空谷》的篇幅是《棋王》的两倍还多,竟然一处需要修改的都没有。
“那我明天就可以离开了?”
“嗯,可以离开,你这么急着回燕京,是单位工作忙?”
“我先不回燕京,趁着这次来上沪,去老家探个亲。”
“你老家哪儿的?”
“江芜。”
“哦。”李小林点点头,“那是能顺路回趟家,我弟弟之前在滁县下乡,离江芜不远吧。”“是不远。”
说是不远,其实也隔着一个市,不过从上沪到滁县,跟上沪到江芜,差不多。
原本江芜离上沪更近,只不过中间有一个太湖,需要绕一段,增加了通行的难度。
李小林又递给杨翊一张纸,“你把联络地址给我写一下,省得我再去找于组长他们要了。”要杨翊的联络地址,主要是方便后面给杨翊汇稿费。
杨翊点点头,接过纸写上自己的联络地址,随即又问,“《空谷》什么时候能发?”
“争取下个月吧。”
“这么快么?”杨翊有些意外,他还以为至少要到二月份呢。
“不算快,还有一个多月呢。”说完了正事,李小林又跟杨翊聊起家常,“我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