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问:“这里是什么字?”
杨翊笑着指了指她。
“我?”
董智芝先是疑惑,随后也反应过来,“原来是懂字,你锁了,人家就懂了,这首诗真好。”杨翊的眼睛,距离董智芝的右脸可能也就不到是十公分,他就这样近距离地看到笑容在董智芝的脸上晕开,就像是原本平静的池面,被春风一吹,荡起细细的涟漪。
看着那动人的笑容,杨翊还是没忍住,伸头在她脸上亲了一口。
这一吻,非常轻,却像是点中了董智芝的穴道,直接让她定住了。
杨翊脑海中忽然想到一个非常搞笑的词:非静止画面。
如果他们的生活是一部电视剧的话,这会儿弹幕上肯定会有这几个字。
大概过了七八秒,董智芝才终于动起来,她故作镇定地说,“还有一首呢?”
之所以说她是故作镇定,是因为她的脸这会儿已经成了红苹果,说话的声音也不是很稳定。看到她这幅样子,杨翊觉得有趣,他笑着提起笔,又开始写《山民》。
这边他刚提起笔,董智芝又站起来,“有水么,我喝点水。”
也没等杨翊回话,她自己就去找了杯子跟茶壶给自己倒了点茶。
“这茶有点凉了。”
杨翊正要说给她换点热的,她已经咕嘟咕嘟喝了一大口。
董智芝这会儿感觉自己像是被一把火给烧着了一样,恰好有凉茶,她想着用凉茶浇灭烧在脸上的火。杨翊知道自己的轻轻一吻让她不知所措,笑了笑,也没话,只是点头把《山民》给写完。
于炳昆走了之后,就没有再出现,包括到第二天的早上,他也没有再来敲杨翊的房门。
不过董智芝昨晚吃过晚饭就离开了,一个脸颊吻就让她惊慌失措,她怎么可能留下来?
所以昨天小说的进度,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到了早上,已经只剩下最后一部分了,今天下午应该就能写完。
第三天上午的活动,又跟第一天差不多了,大家聚在院子里面边嗑瓜子边聊天,不过经过两天的活动,大家比第一天熟络很多,聊天的内容有了变化,形式也有些变化。
杨翊算是看出来了,这次所谓的文学沙龙压根没有主题,就是让大家聚在一起认识认识的。不过这种交流,也不是没有收获。
据杨翊所知道的,除了他之外,另外也有好几位作家表示自己有新的稿子。
有的是已经写完了,有的是正在写作当中,还有人是有了灵感,还没有动笔。
理论组也是收获颇丰,一些专门写评论文章的人,跟现场这么多作家交流之后,也有了写文章的想法,毕竟他们写的评论文章,本来跟作者就很有关系。
反正这次沙龙结束,《上沪文学》跟《收获》编辑部能收到不少稿子。
中午吃饭的时候,茹志娟他们这些编辑又发表了不少感言,意思就是说如今上沪作协锐意进取,让大家不要担心发表的事情,如果有稿子,只管寄过来。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话听听就好了,稿子如果实在是太敏感,他们也不敢发。
但是不得不说,因为有巴金在罩着,《收获》胆子还是比较大的。
很多小说,要是其他杂志发了,早就遭到整治,但是《收获》发了却没有事情。
中午饭吃过之后,杨翊没有回招待所,而是直接在《上沪文学》编辑部,304室写了起来。小说还有最后一部分,杨翊打算直接把最后写完,然后直接从这边去董家。
要是先回招待所再过去,十分浪费时间。
而且作协附近很繁华,想要买礼物比较方便。
为了让杨翊能够好好写作,于炳昆直接把自己的位置让了出来,他自己搬了个板凳跑到一旁去了。一直到下午三点,杨翊将钢笔帽一盖,“收工。”
随后他起身对于炳昆说,“于组长,稿子放这儿,我先走了。”
说罢,他就快步出了304室。
于炳昆目送杨翊的身影出去,随即笑眯眯地回到自己位置,将桌上的稿子拿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