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杨翊第一个想法就是:不要探险。
但是这部电影,确实也给了观众心灵上的鼓舞,特别是当下陷入困难的人,看到这部电影,有了面对生活的勇气。
杨翊在想着电影的事情,聊天也是有一搭没一搭,不是很在状态。
于炳昆看到,以为他是困了,笑着起身,“今晚也不早了,早点休息吧,木羽跟叶辛今天坐车过来,应该也很累吧。”
叶辛看了看手表,“哦,都十点多了啊,是该睡觉了。”
随后他们三人也都站了起来。
于炳昆跟陈村各自回了家,杨翊则回了旁边的203。
回了房间之后,杨翊却没睡,而是从包里面拿出稿纸。
他想把《127小时》的故事写出来。
当然,照搬是不可能的,他准备做一些“小小的”改动。
故事的背景就放在贵省,刚才聊天的时候,杨翊听叶辛说了很多跟贵省有关的事情,那边的山很多,正好合适。
主角,当然不能是远足者……这三个字出来,当下大部分人中国读者都要懵逼,什么叫远足者?跑得远的就是远足者?
杨翊沉吟良久,决定把主角写成一个年轻的乡邮员。
刚刚从父亲手里接了班的乡邮员,第一次独自一人去给山民们送信。
但是主角没有按照父亲之前带他走过的那条路,他决定要走一条更近的路,直接从一道峡谷上方跳过去他认为,那道峡谷非常窄,自己年轻体壮,跳过去完全不会有任何危险。
直接跳过去,能够省下至少二十分钟的脚程,值得一试。
但是意外发生了,在他跳跃的时候,一只藤蔓绊住了他的脚,让他直接掉到了峡谷里面。
幸运的是,他没有直接掉到谷底,立即摔死,而是落在了中间,被一棵树挂住了。
不幸的是,跟他一起滚下的一块大石头,死死地将他的手卡在石缝当中,任凭他怎么用力,都没有办法把手抽出来。
第一天,他很冷静,并没有急着用光所有力气呼救,而是每隔一段时间发出一次呼救。
这条路虽然偏僻,但也不是一定没有人路过。
时间越长,他的呼救频率也就越来越低。
到了第三天,他不仅仅没有呼救的力气,连随身带的水也一滴都不剩了。
又过了两天,看着自己的手慢慢坏死,他掏出自己身上的匕首,一点点地将胳膊的肉跟软组织切开,然后奋力一折把骨头给折断。
做了紧急的止血之后,他一点点滑下山谷,最终获救。
故事很简单,但是写起来一点都不容易,特别是对主角的心理描写非常重要。
人确实有生存本能,但是这种生存本能为什么会被激发?这是作者需要通过文字告诉读者的。杨翊没有急着写正文,而是决定先花一些时间把大纲给写出来。
一直写到了十二点钟,他已经把故事的大纲写得差不多了。
其实大纲也不是很难写,因为故事并不复杂。
看着自己写完的故事大纲,他有一种立马要把故事写出来的冲动,但是想到明天还要见董智芝,他又犹豫了起来。
要是写到太晚,明天见面状态很差,那可就浪费了难得的见面机会。
最后他还是决定先写一会儿,反正十二点也不是很迟,他现在也不用睡太长时间,而且白天在火车上也休息到了。
一直写到了两点钟,杨翊强忍着继续往下写的冲动,把笔给放下了,然后躺在床上。
躺在床上的他,还没有完全从小说里面走出来,脑海中还是主角落在山谷中的场景,后来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那个山谷慢变得模糊,他也跟着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