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都市言情>文豪1979:我在师大当门房> 第39章 杨老师真年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章 杨老师真年轻(1 / 4)

六份剧本,杨翊一个多小时就看完了,他也是第一个完成所有评分的。

至于其他几位评委,有快有慢。

像徐晓、黄建中,也都开始看第六份剧本了,汪岁寒跟甘泉的速度比较慢,才刚刚拿起第五份剧本。

之所以有差距,一方面是因为阅读速度不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拿到的剧本不同。

杨翊拿到的六份剧本,在十二份剧本中,篇幅都算是比较短的,而且这六个学生字迹都挺工整,不会影响阅读。

见杨翊看完了六份剧本,张会君笑着过来,“杨老师,你先坐一会儿,等到其他老师看完,我们再统一算分。”

“嗯,不急。”杨翊点点头。

又过了一会儿,黄建中第二个看完剧本。

将最后一份剧本打完分交给张会君之后,黄建中笑着说道,“杨老师还是年轻啊,阅卷的速度快。”

可能是因为座位挨在一起,这会儿都阅完了卷,要是不说话气氛有点尴尬,所以黄建中才主动挑起话题。

“正好抽到的六份剧本都比较短,工作轻松很多。”

“杨老师可看到什么印象比较深的作品?”说着,黄建中掏出烟来,先给杨翊让了一根,他自己又点上一根,“同学们的作品,还是蛮不错的。”

杨翊也将烟点上,笑着回道,“确实不错,有两篇我印象也挺深。”

至于是哪两篇,杨翊没说,黄建中也没问,毕竟其他人都还在阅卷,他们这样公开讨论可能影响其他人的判断。

黄建中又笑着问道,“杨老师在师大教什么的?”

刚才听到陈凯歌介绍杨翊是师大老师的时候,黄建中就很好奇。

因为像杨翊这样年纪的老师极少见,这些年因为特殊情况,大学老师队伍基本上没有什么新鲜的血液,最年轻一批大约就是十年前毕业留校的那批学生,而这些学生,最小也都三十朝上了。

“我在资料室工作,兼任公共英语课的老师。”

听到杨翊教英语,黄健中反倒是没那么意外了。

可以说,教学系统恢复之后,最缺的就是英语老师了,很多地方为了能够开展英语方面的工作,都是特事特办。

就像他们燕京厂,为了找到翻译方面的人才,花了挺大的功夫,却还是缺人。

因为英语水平很高的人,各个单位都在抢。

听到杨翊在学校教英语,中间的徐谷明弯腰隔着两个人朝杨翊看过来,她笑盈盈地说,“杨老师是教英语的啊。”

杨翊也弯着腰,隔着两个人回道:“英语老师是兼职,我只教一个班,主要还是在资料室做一些翻译工作。”

听到杨翊还做翻译工作,徐谷明更来了兴趣,“我之前也是在燕京厂做过翻译工作,黄导、王导他们都是知道的,像你这个年纪,英语好的可不多。”

也正因为现在年轻人找不到几个会英语的,所以徐谷明听到杨翊是英语老师,才会这么感兴趣。

“杨老师,你今年贵庚啊?”黄建中顺着徐谷明的话问道。

“二十了。”

杨翊说二十,还是按照阳历算的,要是按农历算,他周岁才十九。

“啧啧,真是年轻啊,跟我儿子差不多大。”徐谷明感叹道。

另一边甘泉笑道,“人比人气死人,杨老师才二十岁,就能在师大教英语,咱们摄影系的学生,英语是一个比一个差,特别是班长。”

站在对面的张会君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甘泉口中的摄影系班长不是别人,就是他。

“甘老师,我也不只是英语差,其他文化课也同样的差。”

甘泉被气笑了,“你还觉着挺光荣。”

其他老师也都笑了起来,导演系的班主任汪岁寒笑呵呵地说,“会君他们几个错过了中学的文化知识学习,文化课成绩不如应届学生可以理解,我看他们几个平时也缠着周老师跟孙老师帮他们补课,态度是蛮好的。”

张会君的情况,其实是摄影系的普遍情况,或者说是整个电影学院78级学生的普遍情况。

78级的学生们,除了录音系的应届生多一些,整体英语水平好一点,其他系的英语水平都差不多。

尤其是摄影系,学校分了英语快慢班,慢班里面摄影系的学生最多。

“周老师他们也不容易。”甘泉感慨道。

电影学院几乎没有专门的外语老师,外语老师都是各系外语好的老师们兼任的。

之前杨翊一直觉得师大的公共英语教学资源匮乏,现在一对比,倒显得师大还行。

至于学习英语的需求,其实电影学院的学生比师大历史系的学生们更迫切一些。

历史系除了后面要研究英美历史的学生,其他学生没有什么学习英语的需求,但是电影学院的这些学生,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会碰到很多英语,看不懂很麻烦。

几个老师聊着天,倒也没有耽误看剧本。

又过了一会儿,所有老师把剧本都看完了。

评分跟排名很快就出来了,因为刚才张会君就已经开始在算。

他将排名写在纸上给杨翊他们传阅,“这是根据刚才各位评委的评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