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章 山民(2 / 3)

稿子总不能只靠一小群作者,他们需要更多稿件来源。

在如今的情况下,北岛自然更加关注杨翊。

“回头我再问问吧。”徐晓说道。

北岛却摆摆手,“这两天你也别问了,免得招嫌。等到《乡村医生》这个稿子审稿结果出来,我亲自去一趟你们学校。”

“那也行。”

……

十月二十四日,霜降。

傍晚时分,肖瑞难得下了个早班,天没黑就快到家了。

路过积水潭的时候,他见天色还早,便把车头一调,朝着北边骑去。

从积水潭到燕师大也就三里路不到,每次回家的路上肖瑞都想去师大去看看,但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今天难得下班这么早,他决定去转转。

骑车到了师大东门,肖瑞将手往传达室窗沿一撑,就把车给停了下来。

都没看清传达室里面的人,肖瑞就喊道,“师傅,跟你打听个人。”

他喊完之后,一个看起来也就十几岁的小伙子探出头来,问,“打听谁?”

见到是个小伙子,肖瑞还愣了一下。

师大他来过几次,印象中传达室里面是个老头,没想到换成了个年轻人。

“杨翊,你听说过么?”

小伙子笑道,“哦,你找杨老师啊。”

“对。”肖瑞笑了笑,他猜的果然没错,杨翊就是师大的老师。

“杨老师这会儿遛弯去了,不过很快就会就会回来,你进来等会儿?”

肖瑞没有意识到年轻人口中的“回来”是什么意思,他还以为杨翊出学校了,一会儿要回学校。

“行,麻烦了。”

进了传达室,小伙子给肖瑞搬了个板凳,又很客气地给倒了杯水。

抿了一口热水,肖瑞开始跟对方打听起杨翊来,“这杨老师是哪个系的?”

听到肖瑞的问题,小伙子疑惑地眨了眨眼,随即回道,“杨老师不是哪个系的,是学校的。”

“哦,在学校工作啊。”

肖瑞的理解是,杨翊不在系里面工作,而是在学校工作。

在很多高校里面,会把学校跟系部分的很开,表达上也说得很清楚,这一点十分正常。

既然是在学校工作,那一般都是管理岗位,看来这个杨老师还是一个领导。

“不过杨老师教历史系英语,也能算历史系的。”小伙子又补充了一句。

原来是英语老师。

肖瑞笑着点头,“谢谢你,小伙子。”

“不用客气。”小伙子摆摆手。

随后两人都没有再聊天。

不时有人过来要取信,小伙子忙着工作,也没空跟肖瑞说话。

肖瑞端着一杯水,安安静静地坐着等杨翊回来。

大概过去十分钟,就在肖瑞开始有些焦急的时候,一个同样年轻的小伙子背着手走了进来。

小伙子进门之后,先瞥了眼肖瑞,随即看向原先那个小伙子,“于升,这会儿没什么事情吧?”

“没什么事,就是取走了几封信,都登记了。”于升说完,又想起传达室还有一个人,他转头看向肖瑞,奇怪道,“你不是找杨老师么?杨老师这不是回来了么?”

肖瑞原本还在想,来的这位老气横秋的小伙子是谁,就听到于升这话。

他惊讶地站起身来,上下看了看杨翊。

“你是杨老师?”

“你是?”

“我是肖瑞。”

“肖瑞……”杨翊忽然想起来了,“你是《诗刊》给我回信的那位肖编辑。”

肖瑞感慨,这人真是杨翊,没有弄错。

如果只是同名同姓,断不会知道稿子的事情。

虽然有些惊讶,但是肖瑞也是见过大场面的,别说是二十岁左右的大学老师,就是十六七岁的大学老师他都见过。

很快调整好情绪,肖瑞主动握住了杨翊的手,“杨老师,久仰久仰,一直想来拜访,今天终于找到了机会,希望你不要怪我来得太唐突。”

杨翊笑了笑,“不唐突,欢迎之至。来来来,咱们坐下聊。”

将肖瑞请坐下,杨翊又拖了条板凳坐在肖瑞对面。

传达室天天上课,不少学生就留了板凳在这里,省得每天搬来搬去十分麻烦,因此便有很多板凳,来了客人不愁没地方坐。

肖瑞坐下之后,心中充满了疑惑,怎么看这杨老师的架势,是要在传达室里面跟他聊天了?既不请他到办公室里,也不请他到家里。

他还不知道,这传达室既是杨翊的办公室,也是杨翊的家。

“肖编辑这次来找我,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肖瑞笑了笑,“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就是来增进增进感情,我们编辑跟作者除了工作上的关系,往往交情也都很不错。”

各行各业混人脉都很重要,文学圈也一样。

作者最好能够有几个熟悉的编辑,而编辑最好能有一群关系不错的作者。

编辑也不是每天伏案工作就行,他们要比作者更擅长跟人结交。

特别是像杨翊这样的优质作者,是肖瑞的重点结交对象,所以今天难得下班早点,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