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第三天上午,青石小筑门口准时停下两辆车。
一辆是低调奢华的黑色商务,另一辆则是印着“小食记”Logo的专业依维柯。
车门拉开,走下来的不再是李文吴和他的助理,而是一个近十人的专业摄制团队。
灯光、收音、多机位摄像……各种“长枪短炮”从车上搬下,透着一股身经百战的专业气场,让周围的空气都变得严肃起来。
刘宏硕早已等在门口,他换下了一身浮夸的阿玛尼,取而代之的是得体的休闲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整个人显得格外的精神。
“李先生,欢迎。”他上前一步,笑容恰到好处,不显谄媚,反倒有几分主人的从容。
李文吴与他握了握手,眼神中闪过一丝赞许。
“小刘总,准备得不错。”
“只等您来检阅。”
刘宏硕侧身,做了一个优雅的“请”的手势。
团队鱼贯而入,每个人都下意识地放轻了脚步,仿佛踏入的不是一个农家乐,而是一处静谧的私人会所。
院子里的景象,和两天前截然不同。
原本孤零零的实木前台上,摆着印刷精美的导览手册和雅致的立牌。
“哥!嫂子!人来了!”
林莜莜穿着牛仔连衣裤,活泼的像一只快乐的蝴蝶,屁颠屁颠的从院内小跑出来,活力满满。她身后,跟着两个穿着统一制服,面带微笑的年轻女孩。
苏夏暖手里拿着一个对讲机,老板娘的气场浑然天成,她冲李文昊点点头。
“李先生,这是我们青石小筑的“快乐向导’。”
她对其中一个女孩示意:“小雅,为李先生和团队介绍一下。”
被称作小雅的女孩立刻上前,声音清脆悦耳,落落大方地开始介绍,将每个区域的特色和玩法娓娓道来。
李文吴的团队一边听,一边将镜头对准院内的各处细节。
屋檐下挂着的风干腊肉,墙角新栽的几丛翠竹,服务员脸上真诚的微笑……这些都成了他们镜头下生动的素材。
“王老板呢?”李文昊的助理小声问。
刘宏硕神秘一笑。
“我们老板,在后厨恭候。”
李文吴的眉毛微微一挑,更感兴趣了。
一个老板,不在前厅接待,反而守在后厨?这本身就很有故事性。
团队来到后厨门口,一股高效而安静的节奏感扑面而来。
切菜声、掂勺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交织成一首和谐的厨房交响曲。
几个新来的帮厨穿着洁白的厨师服,埋头在自己的岗位上,动作麻利,眼神专注。
刘问渠背着手,像一尊沉静的石佛,站在后厨正中央。
他什么也没做,但整个后厨的气场,都被他牢牢掌控。
王宇就站在他旁边,看到李文昊进来,笑着迎了上来,那笑容里带着一种胸有成竹的自信。“李先生,欢迎来检阅我们的心脏。”
“王总,你这后厨,说是脱胎换骨也不为过。”李文吴由衷感叹。
就在这时,刘翠芬正在灶台前炒一道小炒肉,颠勺翻炒,锅气升腾。
出锅瞬间,沉默的刘问渠忽然上前,拿起筷子在锅里轻轻一拨,然后指了指旁边一碟蒜末。刘翠芬心领神会,迅速撒入一小撮,快速翻炒两下,立刻出锅。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父女俩没有任何语言交流,却默契十足。
李文昊的眼睛瞬间亮了。
懂行!这是真正懂行的人才有的指点!
他刚想夸赞,王宇却抢先一步,微笑着开口。
“刘师傅的技艺,是我们的“骨’。”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目光深邃。
“但我们青石小筑的“魂’,还得李先生亲自品尝才能知道。”
这句话,让李文昊心中一动,将刚刚升起的对厨师的赞叹,又重新聚焦到了王宇身上。
简单的参观后,临近中午,拍摄的重头戏一一午宴,正式开始。
菜品由刘问渠道过目,刘翠芬主理,但端上第一道菜的,却是王宇本人。
依旧是【沸腾水煮鱼】。
王宇亲自将菜放在桌子中央,那股比开业当天更加醇厚、更加富有层次的香气,瞬间霸占了所有人的嗅觉。
李文吴的助理,那个平时一丝不苟的严肃女孩,喉头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
“李先生,请。”王宇做了个请的手势。
李文吴夹起一片薄如蝉翼的鱼肉,上面还挂着晶莹的油珠。
放入口中。
下一秒,他的瞳孔猛地一缩!
筷子,甚至都有些握不稳了。
鱼肉的嫩滑只是前奏,紧接着,麻与辣的味道不是粗暴地炸开,而是在他舌尖上跳起了一支层次分明的探戈!
先是花椒的麻,如同微电流般,精准地唤醒了每一个味蕾。
随后,辣椒的香与辣才如潮水般涌来,但这股辣意却无比温润,并未掩盖鱼肉本身的鲜甜。最让他震惊的是,当麻辣退去,一股难以言喻的、仿佛来自山川河海的至纯鲜美,从喉底深处返了上来,直冲天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