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历史军事>开局掌控魏忠贤,先抄他一个亿!> 第317章 既以文教而不明,当以兵戈而代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7章 既以文教而不明,当以兵戈而代之(2 / 3)

南伸手要钱的穷亲戚,一个甩不掉的包袱!’”

这惟妙惟肖的模仿,让孙传庭和洪承畴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他们仿佛真的看到了那样一幅场景,听到了那样令人心胆俱寒的言语。

皇帝的表演还在继续,他的语气愈发地振振有词,仿佛在为这种想法辩解:

“我辛辛苦苦从万亩良田里,从上百家店铺里,从那一艘艘下南洋的商船里赚来的雪花花的银子,凭什么要交给你们?交上去的税银,千里迢迢运到北方,一半进了沿途官吏的私囊,另一半扔进辽东那个无底洞里,也听不见个响声。辽东的仗打了这么多年,打不赢;遍地的流寇,剿了这么多年,也剿不灭。’”

“这钱,打了水漂,我心疼啊!”

“你说,这钱,为何就不能用来修一修我苏州老家的水利?为何不能用来加固我松江庄园的围墙?为何不能用来多养几百个精壮的乡勇来看家护院,保护我的万贯家产?”

一句句,一声声,都象是从那些士绅的心底最深处挖出来的言语,真实得让人不寒而栗。

洪承畴的呼吸已经变得粗重,他的双手在袖中死死攥成了拳头,指甲深深地陷进了掌心。

朱由检收起了那副模仿的腔调,最后,他挺直了身躯,居高临下地看着二人,用自己身为帝王的声音,掷地有声地说出了那句最诛心的总结:

“与其资助一个摇摇欲坠、将倾未倾的大厦,不如留着银子,把自家的那座小楼修得更坚固、更安逸些!”

孙传庭和洪承畴只觉得眼前金星乱冒,耳中嗡嗡作响。

之前所有关于“避税”、“自私”、“短视”的理解,在这一刻,被彻底击得粉碎!

那一道温情脉脉,写满了“同舟共济”“君臣一体”的最后面纱,被皇帝亲手残忍地撕了下来,露出了其后血淋淋赤裸裸的真相!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避税了!

这不是商人的贪婪,也不是小民的狡黠!

这是决裂!一种从思想根源上,与大明朝廷、与朱氏江山的彻底决裂!

这哪里是避税,这分明是在等朝廷垮台,是在等大厦倾复!

他们是要在这片废墟之上,用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建起他们自己的万世基业!

他们甚至已经在盘算,当大厦倾倒的那一刻,要如何引导倒塌的方向,才不会砸到自家的后花园!

孙传庭艰难地咽了一口唾沫,只觉得喉头干涩得仿佛要冒出火来。

从未有过的刺骨寒意直冲脑门,那是比面对千军万马的敌人时更加深沉的恐惧与绝望。

朱由检静静地看着他们二人脸上那副天崩地裂般的表情,随后站起身,走到二人面前,声音沉重如山:

“国运即我运。”

他伸出手指,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孙、洪二人,一字一句地说道:“这五个字,是朕的信条,也该是你们身为大明臣子的信条!

士大夫,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个人的荣辱兴衰与大明的命运休戚与共,紧紧相连。国若将亡,何以为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他的声音带着无尽的失望与愤怒:“可如今,朕骇然发现,在江南那片号称礼仪之乡的富庶土地上,竟有那么一个庞大的、有权有势的群体,早已将这五个字,篡改成了——‘我运即国运’!甚至……是‘我运,关国运何事’!”

“所以,他们不愿意交税,绝对不是简单的自私自利,也不是一时的鼠目寸光。这是一个集本朝制度之弊、经济之困、官场风气之腐、文人心性之变于一体的——痼疾!”

“在他们的利益算盘上,大明江山的存续已经与他们自身的家族富贵,彻底脱开了干系。非但如此,甚至已经形成了深度的对立!朕要剿寇,要御虏,要中兴大明,就必须加派,必须征税。而朕的每一个举动在他们看来,都是在挖他们的墙角,动他们的钱粮!”

皇帝负手在暖阁内踱步,一边走,一边用更为直白更为冷酷的语言,将这个群体的画象描摹得更加清淅。

“在江南,他们创建了一个自家的水陆码头,一处自成一体的铁桶江山。在这方天地里,他们的族法家规比朝廷的律法更好用;他们豢养的乡勇护院,比官府的衙役更得力。他们在这里收租、放贷、断案、征税……俨然一个不受朝廷节制的‘小朝廷’!”

“他们将朝廷的任何国策,任何为了挽救危局而做出的努力,都视为是坏了他们安乐局的搅事之人。他们巴不得北方打得越乱越好,朝廷越穷越好,这样,便没有人有精力来管他们,他们便能在这片乐土上,永享富贵。”

“他们天真地以为,凭借着手中的财富和粮食,无论这天下最后换谁来坐江山,他们都可以象商贾贸易一般,与新主子讨价还价,继续维持他们的体面和富足。

他们以为无论是姓朱的皇帝,还是姓甚名谁的流民,甚至是关外的建奴,都需要他们这些贤达来帮助治理地方,都需要他们的钱粮来稳定人心。”

“他们的根,早已不扎在大明的社稷江山,而是盘结于自家的宗族、乡党、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