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云书谣。
张妈妈怒吼:“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云书谣在被张妈妈打落前赶紧道:“好消息是张秋芳赔了六千两银票。”
按照醉乡楼规矩,上交三千两给张妈妈,另外三千两是红玉的。但红玉认为这都是云书谣的功劳,遂决定和云书谣五五分账,云书谣不同意,两人掰扯半天,最终红玉两千两,云书谣一千两。
“坏消息是,我今天救了一个乞丐,花了一千两银子。”
“什么?!”张妈妈惊得声音都劈了叉,“你说你救了个什么?乞丐?救一个乞丐怎么能花一千两?!”
那乞丐气息奄奄,准确的用词应该是气若游丝、出的气多进的气少。怕人真的死了,所以云书谣和红玉在回醉乡楼之前把人送去了医馆。
因着是在艳色之乡青州,所以有不少医馆愿意接收青楼送来的人。若是别的州郡,即便一千两,自视甚高的大夫也未必愿意出手救人。
见张妈妈气得不轻,红玉壮着胆子走到张妈妈身前解释:“张妈妈,那乞丐伤得很严重,大夫说需要很多珍贵药材才能救治,所以,所以……”
大壮、小语赶紧接话:“阿谣小姐也是心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张妈妈不要生阿谣小姐的气。”
趴在房梁的云书谣气笑了,好家伙,是谁忽悠着她救人的?现在变成她心善?
好吧,她确实心善。
红玉、小语、大壮的话并不能让张妈妈消气,张妈妈的怒火反而越烧越旺。
一千两!
明摆着是四个蠢货被忽悠了还不自知!
打蛇打七寸,牵牛要牵牛鼻子。在多次和张妈妈的交锋中,云书谣已经懂得一击切中张妈妈要害的地方。
“妈妈,那乞丐是个美人。”
红玉、小语、大壮:“?”那乌漆嘛黑的脸,是怎么看出是美人的?
云书谣语气肯定:“那男子容貌姣好,不输红玉。”
张妈妈的怒火以肉眼可见速度“咻”地就下去大半。
红玉、小语、大壮秒懂。三人异口同声:“对,那乞丐是个美人。”
是云书谣忽悠张妈妈的,跟他们没有关系。
张妈妈难掩喜色,问道:“当真?”
云书谣点头:“自然是真的,而且,救他前我说了自己是开青楼的,让他想清楚,他说他愿意。”
听到云书谣这么说,张妈妈越发满意了,轻摇摇扇,“阿谣你下来吧,妈妈我仰着头和你说话后颈疼。”
云书谣小心翼翼地跳下房梁。
张妈妈轻哼:“既然愿意入咱们醉乡楼,那这银子可不能白花了,阿谣你现在就去医馆守着,待人无碍了便接回来。”
“另外,”张妈妈冷哼:“老娘给你报销五百两,也不能让你独自承担。”
云书谣立刻狗腿,凑到张妈妈身后捶肩膀,“妈妈最好了,不仅人美还心善,我替那乞丐谢谢妈妈。”
张妈妈回过头白了云书谣一眼:“问问那乞丐叫什么名字,总不能以后还乞丐乞丐地唤他,若是没有名字,便给他取个花名。”
“赶紧的去医馆吧,重伤的人身边怎能没人守着。”
吩咐完云书谣赶紧去医馆候着,张妈妈便摇着扇子离开,此事算是告一段落。
……
小语煲了一锅鸡汤让云书谣带着去医馆。
陈山医馆,是青州最有名的医馆。传闻陈山大夫妙手回春,能够起死人,肉白骨。不过,后来经大家证实,这是陈大夫自己花银两喧扬和传布的,夸张成分颇大。
虽然是自己炒作,但陈山的医术在青州确实算得上数一数二,且他不因患者身份而区别对待,只要银两给到位,谁都救治,从某种角度也算体现了医者仁心。
乞丐病重,云书谣花了一千两银子,自然是陈山亲自救治。
小厮引着云书谣进到暂时供患者休息的房间时,陈山正在收针。
陈山头也不抬地对云书谣道:“等会儿药煎好了,你喂他服下。”
云书谣看向躺在榻上的乞丐,若不是胸膛还有轻微起伏,云书谣差点以为人已经死了。
乞丐的脸和脖颈依旧脏得乌漆嘛黑,委实看不出容色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