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臣服(2 / 3)

公主早日登基为帝。”李宝儿回头看向棺椁,“父皇驾崩,总有一些乱臣贼子蠢蠢欲动,待登基之日前,长安城内不许任何人进出。”

闻言,众人头也不敢抬,“诺。”

直到风雪渐停,众人才浑身冷汗的走出灵堂,想过无数个公子夺位的场景,却未想到会是这样。

公主一个女子怎可继位为帝,自古以来都没有这样的例子,可是如今其他公子都已经被杀害,他们还能怎么办,恐怕多说一个字,就会落得和陆廷尉一栏的下场。

如今就连何中尉也投靠了公主,此时长安里里外外早已被把控,他们只能当个哑巴和聋子。

“其实也不必如此忌讳,公主虽是女子,可也立下过平吴之功,绝非寻常女子,又是大王嫡出,难不成你们还有其他更好的人选?“季太常悄声道。其他人都是看了他眼,走在雪地里唉声叹气,“那不然还能怎么办,陛下如今也只有公主一个血脉,也没有其他选择了。”至少公主还是大王的血脉,如此应该也还算正统。王群匆匆入宫后,听到陆廷尉已经被车裂,心里颇有些异样,陛下往日几次三番想铲除陆家,却因种种原因未能下手,而今倒是死在了外甥女手里,倒也是命。

待来到未央宫后,他便回禀丞相府一事,他已好说歹说,可张植油盐不进,他也没有什么办法。

“实在不行,只能带人去搜,总能把遗诏搜出来。"他目光灼灼。李宝儿坐在书案前,看着册子上满朝文武的名字,大部分不肯屈从的都是往日陆廷尉一派,他们支持的都是姚夫人之子。“舅舅觉得我想要的是遗诏?"她神色不明。王群皱皱眉,不知何意。

“遗诏固然重要,可更重要的是张丞相,他虽效忠父皇,却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材,朝中缺的正是能人贤士,过些日子,想来他会明白的。”李宝儿合上册子,把东西递给他,“画圈的那些人,通通按谋逆论处,一个不漏。”

王群顿了顿,立马接了过来,往日他只知道外甥女行事谨慎,却不想如此果决狠辣,比起陛下有过之而无不及。

“只有丞相顺服,满朝才会归心。”

李宝儿目光冷然,“别看他们现在唯唯诺诺,其实心心里都不服,不过不重要,我会给他们时间,阳奉阴违者不需要存在我眼皮子底下。”王群低着头没有再说话,外甥女的确很适合这个位置,但愿他的选择没有错。

“陆廷尉已死,今后便由舅舅兼任廷尉一职,此次舅舅帮我许多,宝儿不会忘记。”

李宝儿笑着看向王群,“想来舅母在府中亦是担惊受怕,舅舅快回去看看她们吧。”

闻言,王群立即行了一礼,“谢陛下。”

随后才走出未央宫。

看着白雪皑皑的王宫,他嘴角也不自觉扬起些许弧度,宝儿虽然行事狠辣,可到底是一家人,还有什么比权力掌握在自家人手里更重要。为帝者手段不果决如何震慑朝野,若是像峥儿那样,今日被夷三族的就是他们王家,虽然兵行险招,可好在一切都还在预料之中,虽对不起陛下,可他与妹妹都要生存。

下午李宝儿就收到了季太常递交的吉日,六日后便是祭天告神的绝佳之日,父皇未完成的仪式,那便由她接着完成。天下一统是迟早的事,这一次,没有风雪能阻她。深夜,处理完一堆政事,李宝儿发现母亲并未在殿中,经她询问,最后来至未央宫一处后殿,母亲正蹲在大树下,烧着纸钱,面前燃烧着一簇火。她从宫人手中接过披风,上前披在母亲身上。王倚双目泛红转过头,不由握住女儿的手,一阵哽咽。李宝儿蹲下身,拿起地上的纸钱放进火里,“明日我便让人在宫里设置灵堂,今后母亲便可以日日祭奠阿峥。”

为了不让父亲疑心,往日母亲都不敢祭奠阿弟,如今,她们终于不用再忍了。

“倘若我早些看清你父皇,阿峥也不会…“王倚忍不住抹泪。李宝儿轻轻拥住母亲,火光映亮她侧颜,此刻只剩下平静,“我会寻人替阿弟超度,母亲如今保重身体最重要,您还有我与舅舅,我会永远陪在您身边。她缓缓闭上眼,“今后再也不会有人敢欺您辱您,那些人我都会送他们去见父皇。”

王倚紧紧抱住女儿,擦了擦泪,面上也露出苦尽甘来的笑容。“启禀公主,丞相求见。"宫人忽然过来禀报。李宝儿没有犹疑,叮嘱母亲回去好好休息,随后便去了正殿。火光映亮满殿,张植抱着一个长盒子站在那,待看到女子进来,终究还是伏首行礼,“臣拜见陛下。”

李宝儿嘴角微微上扬,对于他的到来并不意外,张植只是一时想不开而已,过后想开了也就知道该怎么做了,现如今只有她继位才能保证父皇的正统血脉。

“丞相请起。“她立即上前搀扶。

张植起身后又退了一步,继而呈上那个盒子,“此乃陛下昏沉之时留下的遗诏,还望公主处之。”

李宝儿没有说话,只是伸手接过盒子,果不其然里面放着一卷遗诏。她缓缓打开,一行行字体映入眼帘。

今天下初定,朕已时日无多,特留此诏嘱托诸臣,待朕走后,需拥立皇三子李颀继位,遵嫡母皇后为太后,其生母姚夫人为太妃,众臣工需悉心辅佐,共戴新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