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if线番外:青梅竹马二
小魏观说完,襁褓里的小婴儿就吐着泡泡笑起来,露出没有牙的纯真笑容。她也不知道听懂了没有,小魏观却瞪大眼睛,一脸惊奇地看着她,仿佛惊讶于她的灵性,看着这个妹妹,他生出许多想法,要是自己说别的,妹妹也会笑吗她果然也喜欢我。
不亏是陈叔父的女儿,她真聪明!
别人的妹妹一定没有他的妹妹聪明!
而边上的魏父咳嗽一声,一手背在身后,脊背板正笔挺,几乎可以拿个戒尺对着比较,只怕是不会留有半分间隙的贴合。他总蹙着眉头,神色严厉,“父母之命,照顾好惇弟的女儿是他应尽之责。”魏家根基浅薄,想要靠一个人就改换门庭不是那么容易的。魏从严又有这样的志向,他只好处处约束自己,教导儿子亦是极为严苛,从他的身上看不出半点慈父的影子。
而真正官宦人家出身的陈惇则不同。
他见小魏观因魏从严的话而瞬间板起脸,尽管认真回应,却不可避免得黯淡了眼眸,显得有些恹恹,于是他抬起削瘦且白得毫无血色的大手,搭在小魏观的头上,轻轻摸了摸,温和地笑着道:“我们观儿是顶天立地的男儿,自会扛起责任,护着家人的,对不对?”
话虽相似,可不同的态度与语气,带给人的是截然不同的感觉。小魏观的眼睛瞬间明亮,看着陈叔父的目光简直如望天神一般,充满濡慕与依赖,他骄傲地挺直胸膛,重重点头,应得又亮又响。陈惇笑了,如三春之晖,映日霞光,他当真如诠释了何谓容光照人四个字,将其实质化。
他道:“好孩子。”
虽才三个字,可他笑着夸赞,便足以叫人心潮澎湃。小魏观十分喜欢陈叔父,不论是他温煦的态度,还是那份仪清气闲的从容姿态,都足够叫一个小孩生出濡慕敬仰之情。一直过了好久,那份雀跃都萦绕在小魏观的心间。而陈惇与魏从严则在饭后谈论起公事。
好不容易商议完,偶然说起魏观,魏从严不免介怀,说是魏观将来要支撑门户,要严苛一些。
陈惇则劝他不可以过于严厉,松弛得当才是正理,否则他那样薄弱的身板,小小的身躯,撑不住被压垮了又该如何是好?陈惇见多了承担父母厚望,不断被逼迫,最后被压垮早逝的孩子,无一不是聪慧乖巧,实在叫人可惜。大家族里,这样的例子很多。
而魏从严并不认同,他觉得孩子就是璞玉,将来如何,全看父母如何雕琢。子不教不成器,若是连丁点严苛都受不住,将来如何为人处世?岂非要做那娇弱浮躁的纨绔不成?
二人的念头不同,谁也劝不了谁。
但他们争论过后并不影响情谊,小人面和心不和,君子面不和心和,二人即便观念不同,却也都担得起胸襟宽广四个字。魏从严甚至开起了玩笑,摇着头道:“我看观儿比起我这个父亲,倒是更喜爱你这位叔父。”
小魏观看陈惇时眼里熠熠生辉,亮得他这个做爹的都忍不住发酸。两家已经定下婚约,连陈惇的母亲王老夫人都知道应允了,故而,闻言陈惇一笑,“岳父也是父。”
两个人说得正欢,而外面的小魏观看着他俩时隐时现的衣角,还在沉浸被陈叔父夸了的喜悦中。
若非魏从严这个亲爹肯定拦着,否则,陈惇只要多问魏观两句,对他温和浅笑,他一定马不停蹄做上门女婿了。
大
花开花落,春去秋来,岁月从不理会人的想法,只自顾自地奔逝。不知不觉,那个只会咿咿呀呀的小婴儿,已经长成会笨拙走路的白胖圆子了。
她露着两颗大白牙,说话也不利索,可也掩盖不住她好动的天性,满院子乱蹿,走不动了就展开双臂要抱,再兴奋攥紧拳头,一味歪着身子蹬腿往前冲,“走!走!”
她精力太过旺盛,一两个乳母妈妈压根陪不住她。好在陈家虽然不及魏家富庶,也是世代官宦,薄有积蓄,多请几个下人不是难事。
和小元娘不同,魏观却已经开蒙一年,到了埋头苦读的年岁了。小小的人儿,愈发沉稳起来,凡事都学着成人模样,那份孩子气的顽皮在他尚显稚嫩的脸上是一点也寻不到。
甚至严肃得有些像他父亲。
走在外头,他这样早慧老成的孩童,总是赢得一片赞誉,魏父自然甚为满意,也愈发督促。
旁的小孩招猫逗狗的年纪,小魏观却能端端正正地坐在平头案前,心无旁骛地读书习字,每日面对父亲的考问皆是对答如流。他既天资聪颖,又比旁人勤勉,更不见沉湎什么偏好。魏从严对此颇为满意,寄予厚望之余,更是多布置课业,除了读书,也请人教授君子六艺中的数术及礼、乐。
这也使得他一整日几乎都在学,从天蒙蒙亮学到红霞漫天。属于孩童的婴儿肥逐渐不见,他愈发清瘦,脊背也愈发笔挺,握笔的姿势渐渐像样了起来,颇为沉着。
就是也不怎么见他笑了。
甚至也不怎么能去陈家见陈叔父,也就是有时陈惇前来做客,他正好去见父亲,才能见到。
魏从严比陈惇要大一些,他开始蓄须,士大夫们视美髯为风尚,于是看起来更加严厉了,但是在当地的政绩却不错。过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