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是很强的。
“你们还有别的问题吗,或者赵总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如果没有的话那我们就正式开始吧?”叶黎朝苏澄使了个眼色。
“好的,我们没有问题。”
这几天,苏澄他们已经深度体验了《心动信号》,基本上已经把这个产品的相关行业,未来发展给规划好了。
先说优点。
《心动信号》的页面操作很简单。
用户只需要左滑右滑即可表达自己的兴趣。
这种设计非常符合心理学上的及时反馈机制,用户能够快速获得匹配结果。
根据某专家研究的操作性的条件反射,及时反馈会强化用户的行为,增加使用频率。
用户在左右滑动的过程中不断的获得匹配成功的提示,这种正向反馈会激励用户持续使用。
暂且不说有没有交到新朋友,光是刷这个软件就可以促进大脑的多巴胺分泌,带来愉悦感。
这种愉悦感准确来讲就是被他人喜欢,【他人的肯定】。
“赵总,没有大型软件的api没关系的。”
“这不是什么弱点。”
“因为我们深度体验下来,大家都会主动加绿泡泡,到别的即时通讯软件上聊天,可以看对方的朋友圈,这就弥补了资源的不足。”
苏澄为赵鹏解释api的事情。
但像《tinder》和《心动信号》这种社交软件,是存在先天的劣势。
首当其冲的就是“选项过载”。
苏澄之前在咖啡馆菜单上指出来了。
他们有充分的实验证明,在婚恋阶段经历过7个相亲对象之后的抉择质量会下降,互动率也会下降。
过多的信息处理会降低用户的满意度和参与度。
这就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就是双方都刷了太多的人。
即便成功匹配,两边也都不会产生任何互动。
匹配是匹配上了,但谁也不说话,往下不会产生任何交集。
哪怕聊了两句,大家加了绿泡泡,也是在列表里当尸体。
其次就是延迟性。
这个问题相当于是上个问题的半个延伸。
因为像这种在线交友软件,假设没有足够的用户数量,那么即时反馈就会降低。
匹配率低、互动率低,那么及时反馈也会很低,
延迟性高,产品反馈带来的愉悦感就没有那么强。
这两个问题都算是这种产品的先天劣势,后者需要更强大的流量支撑,需要更多的用户。
一些投资人可能分析到第二个问题以后就撤退了。
所以说,《心动信号》是不太容易找投资的,想拉资金只能贱卖自己大部分的股份。
赵鹏听了苏澄的分析以后,不由得露出惊讶的神情。
咨询公司的能力还真不是吹出来的。
赵鹏了几个月时间才意识到的问题,他们几天就把问题找出来了。
这个赛道是地狱难度,因为需要海量的用户作为基本盘的支撑。
更多的用户,就意味着更多的市场推广,就意味着需要烧很多很多广告宣传费用,也意味着需要更长的回本周期。
风险大、回本周期长,自然没有多少投资人愿意掏腰包。
赵鹏虚心向苏澄请教。
“苏组长,这些问题有优化弥补的办法吗?”
“当然有了。”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选项过载会产生负面影响,那就不要让用户匹配那么多人就好了呗。
每天把用户匹配的数量限制在50个或者100个。
超过这个数量就不再进行匹配。
这样一来互动率就会拉高。
其实这个办法赵鹏有想过。
但因为他们原本的用户数量就不多,所以就没敢进行匹配限制,每个用户都是【无限量匹配】。
赵鹏虽然学历不高,但实际上他本身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在经过苏澄的点拨以后,赵鹏茅塞顿开,立马就领悟到了背后的逻辑。
所以说。
咨询公司的精英们实力真不是吹出来的。
他们配得上这样豪华的大厦和昂贵的行头以及各种各样拉满的排场。
赵鹏不确定苏澄准备了多长时间,但把苏澄自从跟他见面以后的时间全都算上,那也不超过一周。
而且这一周还要包括吃饭、睡觉、以及苏澄处理其他事情。
就这么三四个人,一周时间就已经把《心动信号》拆解的明明白白。
他们把《心动信号》有待优化的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背后的主要原因分析的非常彻底,这已经是非常厉害的商业天才了。
限制用户的匹配次数只能一定程度的解决匹配率和延迟性的问题。
那么活跃度、用户量,以及延迟性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以及最重要的。
他们该如何从免费的在线交友软件进行商业化过渡,如何实现盈利?
潘帅有些着急,催促道:“苏组长,您能不能再仔细讲讲?”
说实话,潘帅听不懂苏澄掰扯的这些专业名词,他只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