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时间,悄然而逝。
青石村和静湖水库的变化,却几乎是一天一个样。
“静湖优选”渔具厂的两条生产线昼夜不停,耿强忙得脚不沾地,第三条饵料的生成线也已经作业了几天了。
一百块的【小个体鱼贪吃饵料】被正式命名为“一扫光”,三百块的命名为“窝中霸”,八百块的则叫“巨物斩”。
名字虽然直白粗暴,但效果摆在那里,钓友们趋之若鹜。
第一批产品在凌北市的几家渔具店上架,几乎是瞬间就被抢购一空,订单雪花似的飞向耿强,乐得他嘴都合不拢。
青石小筑的【畜牧互动区】也从测试改为了正式开放。
刘宏硕充分发挥了他那四星经理的才能,设计了喂养、挤奶、剪羊毛等一系列付费体验项目,并训练了几个专门负责这里的服务人员。
苏夏暖则补充了亲子科普和手工艺品制作的环节,除了原本的竹编,又新增了陶艺,编花等项目,受到了很多家长的强烈好评。
两者结合,农家乐的流水甚至有追上水库门票收入的趋势。
当然这要归功于之前的“小食记”视频的爆火,最近一周的时间,凌北市的外地客流量升高明显,陈局长这一周已经带了两拨人实地考察了,话里话外都有打算将青石村周边这一片区域,打造成凌北市新兴景区的势头。
现在的青石村几乎见不到闲人了,有在水库当值的,有前前后后跟着王益民忙着应付陈局的,妇女大多在青石小筑做工,也有小部分去了饵料产线,上了年纪的就在集市摆摊。
相同之处就是,几乎每个人都把王宇夸上了天,这个带着村里人一起赚钱的王老板,已经成为了青石村“神”一样的人物,不少村民经过这段时间的忙活,已经翻新了自家的院子,更有甚者,比如王宇大姑一家,连房子都翻新好了。
表哥程石头更是和前妻复了婚,一家子在原本的宅基地上又加盖了一间屋子,小二层。
除了渔具厂和畜牧区,静湖水库的第三片水域,也就是王宇口中的“三号坑”,也在这一周内完成了初步改造。
这片水域是三个坑里面积最小的,水深也最浅,与其说是水库,不如说是个大号的天然池塘。当初王宇发现它时,本也动过心思,想和二号坑一样,利用系统BUG与主水库连通,扩大系统认定的水域面积,用布局模式弄一些亲自戏水的项目。
但实际操作时,却犯了难,原因无他。
三号坑的地势比一号坑和二号坑高出不少,水位落差很大,而且浅谈溪流居多。
如果强行打通,要么一号坑的水位会大幅下降,要么就需要进行极其庞大的土方工程来抬高三号坑周围的地基。
系统布局模式虽然神奇,但这种程度的改造,需要花费的华夏币是个天文数字,远远超出了现阶段的承受能力,而且因为水浅的缘故,放不了大鱼。
王宇权衡利弊后,果断放弃了连通计划。
水库面积暂时够用,没必要为了升级而浪费宝贵的资金。
他转变思路,将三号坑的开发,与青石小筑的经营项目做了深度绑定。
既然不能钓大鱼,那就做点别的。
青石小筑的【布局模式】够不到三号坑,他就请了设计师做了连通的布局设计,并且对三号坑进行了彻底的清淤和景观改造。
林莜莜已经走了,她的暑假快结束了,打算先回一趟杭城的家,之后再转回沪市上学,王宇又给她发了三万块的工资,美其名曰助学金,让他好好学,学成之后再给自己打工。
所以这一次的动工全部是由外部设计师和施工队经手的,效率上大打折扣,整整一周时间也才刚刚做好了清淤和放水。
水都是山间的溪流缓慢聚集的,王宇还在里面放入了水质净化剂,浅水塘变得清澈见底,最深的地方也只有两米。
靠近青石小筑的一侧,他用系统移来细沙,铺设了一片小型的湖滨沙滩。
另一侧则修建了一个简易的木质码头。
随后,王宇从系统商城里兑换了十条双人皮划艇和五条脚踏船。
三号坑正式更名为“青石湖滨乐园”,划归青石小筑管理。
这里成了农家乐的专属戏水区。
来青石小筑的游客,特别是带孩子的家庭,在体验完【耕种模拟】和【畜牧互动】后,可以在这里划船戏水,或者在沙滩上晒太阳。
刘宏硕接手后,立刻制定了收费标准。
皮划艇和脚踏船按小时租赁,沙滩区则免费开放,但提供遮阳伞和躺椅的租赁服务。
这样一来,青石小筑的业态彻底完善。
从餐饮住宿,到农耕体验,再到动物互动,最后是湖滨休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乡村度假闭环。三号坑虽然没有带来水库经验值的增长,却实打实地提升了青石小筑的客单价和游客满意度。系统后台显示,青石小筑的好评率已经稳定在了75%以上。
距离升级也不远了,二级的青石小筑系统经验也来到了(11574208/20000000)万事俱备,王宇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即将到来的汉阳市垂钓大赛上。
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