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把车停在村委会的小楼前,敲响了办公室的门。
屋里传来王益民的声音,听这调调心情不错:“谁啊?门没锁,进来吧。”
王益民正戴着老花镜,趴在桌子上,用铅笔在一个有些老旧的本子上划来划去。
面前摊着的是一个账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集市上每个摊位的流水,还有今天白天巡视时,一些村民提出的建议。
虽然钱都是各家自己收,但作为村长,他还是要把大概的数字记下来,心里好有个数,也方便以后统一管理,更能提前预知一些可能发生的问题。
看到账本上那些喜人的数字,原本就苍老的脸上,褶子更加丰富了。
听见推门声,他以为是哪个村民有什么事,头都没抬。
“益民叔,忙着呢?”
王益民听到这熟悉的声音,赶忙将铅笔放下,见是王宇,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
“小宇啊!来!快坐快坐!”
他连忙摘下眼镜,起身将一旁空着的椅子拉到自己面前,又转身去拿水壶,想给王宇倒水。“叔,您别忙活了,我刚从水库那边过来,不渴。”
王宇连忙制止,拉开了那把椅子坐下:“我来是想跟您商量个事。”
“我想在咱们这儿,招批工人。”他直接开门见山。
王益民脸上的笑意收敛了些,表情变得认真起来。
他放下手里的账本,身体微微前倾,在椅子上调整了一下坐姿:“招工?你那农家乐不是快弄好了吗,要招服务员?”
“不是农家乐,我想办个厂子。”王宇摇摇头。
“办厂?”
王益民显然有些意外,这事可比农家乐大多了。
“做什么的厂子?建在哪儿?这村里可没地方给你建厂啊。”
“厂房我已经找好了,就在市郊,离咱们这儿开车一个小时。”王宇解释道。
“是个渔具厂,生产鱼竿、鱼线这些东西。”
“设备都是现成的,全自动的,技术上的事我来解决,现在就缺操作机器的工人。”
王益民沉默了片刻,他从抽屉里摸出烟盒,从里面抽出一颗烟,王宇见状,拿起桌上的打火机给他点上,紧接着继续道。
“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咱们村里的人。”
王宇将打火机放回桌上,看着王益民吐出一口烟雾,过了片刻王益民开口道:“咱们村,年轻人不多了。”
他又吸了一口,缓缓道:“你这一辈的,除了你,就考出去个王强,在外面当老师,一年到头也回不来几趟。”
“剩下的,像小时候天天跟在你屁股后面的二蛋、狗剩他们,初中一毕业就出去打工了,在南边电子厂的流水线上,一干就是十年,过年回来待几天就得走,钱没挣多少,还落下了一身毛病。”王宇静静地听着,村长说的这些,他有些清楚有些不清楚,很多小时候的事情,已经消失在长河中了。“益民叔,我也是青石村的人。”王宇的声音很诚恳。
“现在我有这个能力了,就想拉乡亲们一把,如今这集市也好,过段时间的青石小筑招工也好。”“外人我不放心,还是咱们村里人踏实、可靠,彼此都知根知底,用着也安心。”
王益民手里的烟蒂烫到了手指,他才回过神,把烟头在烟灰缸里反复摁了摁。
他抬起头,眼眶有些泛红,重重一拍桌子,吓了王宇一跳。
“好!小宇,有你这句话,叔就豁出去了!”
“这事我支持你!!我这就给他们一个个打电话!让他们都回来!”
“在外面给别人打工也是打,哪有在家门口给自己人干活舒坦!”
王宇见状,笑道:“叔您先别激动,我的想法还不止办个厂子这么简单。”
“我准备注册一个牌子,就叫“静湖优选’,以后我们自己生产的鱼竿、鱼线,都要打上这个牌子,不光在凌北卖,还要卖到整个南省去!”
王益民听后心潮澎湃,他站起身,在不大的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静湖优选……好名字!好名字啊!”
“后面这静湖水库不大,但这么多年来,也算是我们青石村的地标了,尤其是你承包之后,更是成了咱这的招牌!”
他停下脚步,双手撑着桌子,王宇看见他因为激动颤抖的双手,还有上面苍老的褶子。
“小宇,这可是咱们青石村几十年来头一回的大事!放心吧,这事叔肯定给你办的明明白白的!”两人又就招工的具体细节商量了很久。
王益民保证,这事他同样亲自抓,他挨家挨户的去通知,一定把村里那些在外漂泊打工的孩子都叫回来,让他们回家乡,跟着王宇一起建设自己的家。
从村委会出来,天色已经完全黑了。
王宇开着车,缓缓的驶离青石村,厂子的事算是迈出第一步了,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明天的青石小筑完工剪彩。
虽然已经完工,但是并不是像林莜莜说的那样可以营业,厨师虽然有着刘翠芬和自己大姑凑数,但人员也不够,服务员和各种职位也没有招人。
不过这些今晚跟林莜莜说好,让她去处理统筹剪彩的事宜,然后定下开门营业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