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伯,去家里说!”萧然连忙说道。
“好好好!”阎立本从马车上,把阎瑶抱下来,“这是我家丫头,阎瑶,瑶娘五娘和萧然小郎君.”“小郎君,五娘..”阎瑶连忙打招呼。
“嗯!”萧然很喜欢小丫头,阎瑶看起来也乖巧懂事的类型。
“小郎君,这一次过来,是有事相求。”阎立本有点不好意思。
“世伯,不用客气,你说就行。”萧然大概是猜到了。
“之前听说楮楮村的学堂,现在还需不需要先生上课,我刚好有空...”
“世伯,刚刚好,你要有空,可以教教画画这些.”
虞世南褚亮这些人也可以,甚至是李丽质豫章公主也足够了。
但是比起阎立本,虞世南孔颖达这些大儒在画画方面也差点意思。
“哈哈哈,好好好,那就这么说定了。”阎立本笑着说道。
拷姥村学堂教书先生配置越来越高,高的吓人。
萧然一开始办学堂就是为了让村民不做睁眼瞎,现在大儒来,他没改目标。
因为核心需求是识字,大儒来是锦上添花,和之前的目标不冲突。
萧然知道教育的基础是识字,科举不是唯一出路,但大儒的资源是额外机会。
正所谓“实用优先,兼顾机遇”。
其次,大儒在大唐的地位确实高,虞世南、阎立本这些人,他们的眼光和人脉,能给孩子带来村民自己接触不到的机会。
比如被推荐去做文书、学技艺,不一定是科举,这些路子未必就不如科举。
现在大唐的科举,还是差点意思。
孩子识字后有了基础,再被大儒看中,不管是学画画还是学文,都能脱离单纯的农耕,有新的生计。村里有这些大儒在,也会提升村子的地位,后续可能有更多资源进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萧然开始都没有想这些,算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还有一个问题,还得麻烦小郎君一下。”
“世伯,说这个就见外了,力所能及的,肯定竭尽全力。”萧然看了看阎瑶,心里有数。
“想带瑶娘,在拷姥村学堂上学,不知方便否?”
“这都是小事,没问题,这个肯定没问题的。”萧然直接答应下来。
阎立本来支教,带自己孩子,不过分。
阎立本听到萧然爽快应下,眼底的顾虑瞬间消散。
他带女儿来学堂,看似是“蹭学”,实则是为阎家铺了一条旁人难及的人脉路,这笔“人脉账”,算起来何止是“划算”,简直是稳赚不赔。
先不说别的,学堂里最核心的人脉,便是李丽质与豫章两位公主。
阎瑶如今跟着两位公主一同读书,朝夕相处间,可不是简单的“同学”关系。
大唐的贵女圈层本就紧密,阎瑶自小与公主为伴,学着公主的言行举止,熟悉皇室的处事分寸,这份“发小情谊”远比成年后靠家族联姻、官场应酬得来的关系更纯粹、更牢固。
日后阎瑶长大,无论是婚嫁还是阎家在朝堂行事,只要两位公主念及今日同窗之谊,哪怕只是随口一句认可,都能让阎家少走无数弯路。
要知道,寻常世家想让女儿见嫡系公主一面都难,阎瑶却能与公主同桌读书、同食糕点,这份机缘,是多少金银都换不来的。
大唐受宠的嫡系公主,影响力不小。
再者,便是萧然这层关键人脉。
阎立本早听说萧然与皇室渊源深厚,更能拿出煤炭、印刷术这些“奇物”,连李世民都对他另眼相看。阎瑶跟着萧然身边,不说能学到那些“新奇本事”,单是让萧然对这个“乖巧懂事的小丫头”留下印象,便益处无穷。
萧然性子通透,不重门第,若他瞧着阎瑶品性好,日后阎家若有难处,或是想参与萧然手中的产业,只需萧然一句话,便能比旁人多几分机会。
更何况,萧然与李丽质、孙思邈等人关系密切,阎瑶与萧然熟络了,等于间接打通了与这些“贵人”的沟通渠道。
孙思邈的医术、李丽质的皇室资源,都是阎家未来可能用到的助力。
还有虞世南、孔颖达,褚亮这些大儒,更是阎家求之不得的“人脉靠山”。
这些人不仅是文坛领袖,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更受李世民信任。
阎瑶在学堂里跟着他们读书,若能得一句“此女聪慧、心性纯良”的评价,对阎家的名声便是极大的加持。
日后阎瑶若展露才华,虞世南等人随口在同僚面前提一句“阎立本之女,吾尝教之,甚佳”,便能让阎瑶在贵女圈中站稳脚跟,也让阎立本在朝堂上多几分“文人相惜”的助力。
要知道,大唐重文重礼,得大儒认可,比手握实权更能赢得尊重。
更重要的是,阎立本带女儿来,本身就是向萧然、公主们传递“真诚”的信号。
他不是为了官职、利益来支教,而是真心想让女儿受好的教育,想与大家处成“自己人”。这种不带功利心的亲近,远比在长安官场的虚与委蛇更能拉近距离。
如今阎瑶在学堂,阎立本每日教书之余,能与萧然、公主、大儒们一同吃饭、闲聊,谈的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