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历史军事>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第304章 边费激增(6K大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4章 边费激增(6K大章)(1 / 4)

在姜天骄处理完贪官污吏后,接下来就是每年例行的财政会议。

自从夏蕃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大夏军队收复河陇诸郡,朝廷设立河西藩镇,使得边费开支陡然飙升,先后已为兵部追加预算二百万贯,从六百五十万贯增加到八百五十万贯。

去年大夏朝廷国库岁入折钱一千七百二十二万贯,各项开支一千六百万贯,本来还有一百二十二万贯的盈余。

由于大夏朝廷临时为兵部追加预算二百万贯,一百二十二万贯的盈余自然不够,所以造成七十八万贯的财政亏空。

所幸崔祐甫在河北道查抄贪官污吏,大夏朝廷这才拥有足够钱财用以战争,不然的话,刘晏只怕又要嚷嚷着财政亏空。

姜天骄直接开门见山说道:“尚书令,你且将今年国库岁入详情报与诸卿知晓,好让文武百官心中有个底,再议一议明年这钱粮开支,该如何秤量分派。”

“是,陛下!”

刘晏大步出列躬身行礼,他一脸正色说道:“今年朝廷税赋经由三省复核过后,租庸调的田租岁入谷物一千五百三十万石,庸调岁入绢八百五十五万匹,布一千六百八十五万端。”

“地税谷物岁入一千三百二十万石,户税岁入两百八十一万贯,盐利岁入五百六十九万贯。”“以上诸项汇总计之,合计谷物两千八百五十万石、绢布两千五百四十万匹、钱八百五十万贯。”“依照市价及官定折算,谷物折钱四百二十七万贯;绢布折钱六百七十九万贯;再加上户税和盐利的八百五十万贯,合计国库岁入一千九百五十六万贯。”

“神武四年的国库岁入相比去年增加二百三十四万贯,原因在于河南道等地曾经免除税赋三年,直到今年这才开始征收税赋。”

笑容在姜天骄清灌的脸上漾开,他情不自禁夸赞道:“尚书令真不愧为当世管仲,有爱卿在朕无忧也。“陛下真是谬赞了,这只是为人臣子的本分!”

刘晏脸上却未见丝毫得意,他反而愈发谦虚说道:“此乃陛下威德加于海内,百姓安居,方有税赋之源。微臣所为不过尽忠职守,料理本分。”

“更何况今年岁入大幅增加,在于河南道等地前些年因战乱,陛下特旨免除税赋三年,直至今年方始复征,此乃陛下养民之仁政所致,非臣之功。”

这番话说得极有水平,既谦逊将功劳归于皇帝和百姓,又点明岁入增长的实际原因,丝毫不居功自傲。姜天骄听着心中更是感慨,他深知刘晏所谓的本分,绝非凡俗意义上的本分。

要在战后疮痍之上恢复经济,扩大税基,改革弊政,实现敛不及民而用度足,这需要何等精妙的运筹、何等坚韧的魄力。

虽然刘晏表面上说得十分谦虚,但是姜天骄非常清楚要把国家治理得井然有序,这绝对不是本分那么简单。

刘晏作为尚书令处理朝廷日常事务,他在政务上处理得井井有条,同时通过扩大税基增加财政收入,以养民为先,从而实现敛不及民而用度足。

姜天骄好歹也是从底层一步一步走上来,他深知像刘晏这种贤臣良相,在位极人臣后往往会遇到一个常见问题。

那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主政期间多么突出的政绩,在皇帝眼里都会觉得完美解决问题是理所当然的事,久而久之,这再大功劳也会变成是正常工作的职责。

做得越多相应错处就会出得越多,时日一久,皇帝便会认为贤臣良相不过如此,大不了重新换个人就行。

接下来就会挑剔缺点,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也是为什么贤臣良相往往没有好下场的原因。在刘晏禀报完今年朝廷岁入以后,姜天骄开始跟文武百官商议,明年这钱粮开支当如何秤量分派。姜天骄一脸严肃坐在皇位上,他目光变得锐利起来说道:“今年朝廷岁入增加不少,然而因战争导致开支剧增,诸卿皆可畅所欲言,明年钱粮当如何秤量分派,方能既保境安民,而又不伤民力。”这个问题在含元殿内激起层层涟漪,文武百官方才还为岁入增加而欣喜,立刻陷入更加实际的争论之中户部侍郎元绣首先出列,他面带忧色说道:“陛下,今年大夏王师收复河陇诸郡,又在河西道设立河西节度使,接下来这屯田、筑城、戍边、抚民样样需钱。”

“既然我朝已然收复河陇诸郡,理应派遣使者去跟吐蕃议和,罢兵休战,不然的话,这边费开支就会像无底洞一样,不断吞噬着国库有限的钱粮。”

阿史那承庆见状立刻站出来,他毫不客气反驳道:“元侍郎此言差矣,这吐蕃是我大夏心腹大患,今年在我大夏王师出其不意打击之下,损失惨重,这才暂时退缩到赤岭以西。”

“在这种情况下,夏蕃两国是不可能有任何的议和余地,吐蕃必有大举反扑之势,朝廷岂能吝啬边费开支?”

“这河陇诸郡是无数将士用鲜血拿下来的,若不重兵布防,巩固成果,一旦有失,非但前功尽弃,更是危及关中。”

“欲保关中,必固秦陇;欲固秦陇,必斥河西。换而言之,河西失守必将波及秦陇;秦陇若失必将祸及关中,届时西京长安都会跟着受到威胁。”

元诱深受儒家文化的天下观,再加上出于体恤民力的考虑,他还是发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