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历史军事>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第175章 封邑和食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5章 封邑和食邑(1 / 2)

至德二载,十二月初一。

京兆府,长安城。

田乾真率领三千亲兵火速来到西京长安,

姜天骄在长安城的大明宫设宴款待,他在城门迎接田乾真,一脸善意微笑道:“阿浩,我可终于把你盼来啦!!!”

“大王亲自相迎,末将实在惶恐!”

田乾真已经不敢再跟姜天骄称兄道弟,他非常识趣放低架子,毕竞两人地位差距越来越大。姜天骄招呼着田乾真进入长安城,他已经让人在大明宫麟德殿设宴款待。

田乾真踏入这繁华的长安街市,喧嚣声不绝于耳,人潮涌动,青石板铺就的道路宽阔而平整,岁月在石板上留下浅浅的痕迹。

街道两边,坊墙高大齐整,犹如巨人的臂膀把一座座里坊紧紧围护其中。

坊门之内,庭院深深,楼阁错落,目光越过坊墙,偶尔瞥见高耸的歇山顶檐角,如鸟翼般展翅欲飞,斗拱层层叠叠,力托起青灰瓦片的天空,在阳光下闪烁出沉稳的光芒。

长安街道两旁是琳琅满目的商铺,门口五彩的幌子迎风招展,幌子上绣着店名和精美图案,街边小吃摊弥漫着阵阵香气。

摊主们热情卖力吆喝着,刚出炉的烧饼热气腾腾,酥脆的烧饼令人垂涎欲滴,就连酒肆中也是宾客满座,笑声和碰杯声交织在一起。

“西京长安真是繁华无比,哪怕遭受战火波及依旧不逊东京洛阳。”

田乾真不由自主感叹道。

姜天骄骑着战马跟田乾真并行而走,他理所当然说道:“这长安城在全盛时期听说有超过一百万人,整个京兆府在册百姓三十六万二千九百二十一户,共计一百九十六万七千一百人。”

“虽然大燕和大唐在关中地区展开拉锯战,但是战火始终并未波及到长安城中,双方将士都是在长安城外展开决战。”

“正是因为大燕和大唐没有在长安城中进行激战,所以西京长安依旧是这么繁华,可终究也是比不过以前那般辉煌盛世。”

田乾真略微好奇问道:“大王,您为何要让我充任关西节度使?不知您可否能够据实相告?”“不知你是要听真话,还是想要听假话!”

姜天骄漫不经心反问道。

田乾真一脸哭笑不得说道:“我当然是想听大王真话。”

姜天骄稍微收敛脸上笑意,他郑重其事说道:“既然你想要听下真话,那我也不介意告诉你,至少你田阿浩还是我姜天骄认可的兄弟。”

“实际上我是拿着关中四郡跟你换取齐鲁九郡,我准备要把河南道占为己有,接替尹子奇担任河南节度使。”

“阿浩你好不容易把齐鲁九郡打下来,我自然不能轻易夺走你的地盘,只能拆西墙补东墙,用这关西节度使跟你进行交易。”

田乾真总算明白姜天骄意欲何为,他情不自禁佩服道:“看来天下大势皆在大王掌握之中,末将愿为大王镇守长安。”

姜天骄觉得有必要给田乾真吃颗定心丸,他真情实意说道:“阿浩,只要你能守住关中四郡,那这关西节度使永远是你的,当然也包括这西京长安,这是我给你的承诺。”

“若我姜天骄有朝一日能够问鼎天下,我愿意跟功臣们共享天下,绝不做那兔死狗烹之事,更不会出现鸟尽弓藏。”

田乾真对此保持沉默不语,他明显是不相信这套鬼话,都怪前人把路给走没了。

姜天骄意味深长微笑道:“阿浩,我知道你不相信这种鬼话,换做是我也不会相信,毕竟你我从来不会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承诺之上。”

田乾真看见姜天骄说话还是这么直来直去,他不禁哑然失笑道:“大王还是跟以前一样没变。”“只是我等节帅早已位极人臣,往上最多也是宰相之位,在这之后便是无官以赏其功,届时大王又该怎么办?”

姜天骄自信满满说道:“自古以来官以任能,爵以酬功,汉魏以来虽然推行的是郡县制,但有功者仍赐以土地,能够世代传给子孙。”

“贞观年间,太宗皇帝李世民想要恢复古制,分土为王,由于大臣异议而止,所以赏功臣多以官。但以官赏功有二害,非才则废事,权重则难制。”

“有功之臣居大官者,皆因不能传之子孙,皆乘有权之时以邀利,无所不为。为今之计,是在天下平定后,封爵分土以赏功臣。”

“这样功臣们能有封邑传给子孙,对于功臣来说也是万世之利,还不用担心兔死狗烹和鸟尽弓藏,两全其美何乐不为?”

这番言论瞬间说到田乾真的心坎上,他顿时两眼放光说道:“若是大王愿跟功臣们共享天下,我田阿浩愿意带头表率。”

封邑和食邑差别是非常巨大的。

封邑是指君主授予臣属的世袭领地,包含土地与附属人口,享有税收和征兵等实际权力,形成相对独立的家族势力或者城邦小国。

食邑是指君主授予臣属的经济特权,受封者只能收取特定户数的赋税作为俸禄或赏赐,不赋予实际的地方统治权。

换而言之,封邑乃是分封制的产物,食邑则是郡县制对于封邑改良,旨在削弱地方实权,仅仅保留经济特权,这样有利于维护集权统治。

例如西汉初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