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心里大恨,不过既然你在董家的地盘上念书,还是听他们的离唐俗远一些吧。”
齐二郎道:“董家是最有道理的人家,我娘我爹是我家最有道理的人。他们都这么说,还能有错吗?”
宋莺一想齐大爷为人,再一看他细皮嫩肉没吃过一点苦的样子,说:“你家最有道理的人分明是你哥,你怎么不问问齐大郎?”“我哥要念书,哪能随便打扰他。"齐二郎对哥哥很自豪,破天荒地拒绝了一回"一看就眼熟的妹妹"。
宋莺已经听爹说过齐大郎并不是是非不分的人了,她转转眼珠子道:“你觉得你大哥是希望你做一个有道理又厉害的人,还是希望你做一个只听你爹娘和董家话的人呢。”
“当然要做厉害的人了!“"齐二郎这个还是知道的,董家请先生教村里孩子念书认字打算盘,都有一个要求,他们希望孩子长大后去董家铺子里做管事,田里做庄头,好像还要签二十年的长契。
因为工钱不错,一个月有一二两银子,村里不少人都心动了。但齐大郎私下却跟家里人再三强调,无论如何束修都要自己家里出,也不许齐二郎去签这个契。
他就知道大哥并不是完全跟董家一个鼻孔出气的人。齐二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答应了给兄长写信看他是怎么说的。“但我觉得他跟董家祖母说的差不了多少。"除了签长契之外,齐大郎很少反对董家人的做法。
唐俗在一边看见两颗毛绒绒的脑袋凑在一起说着他这个当事人完全能听明白的小话,不免咳嗽一声,道:“天色不早了,咱们回家吧。”宋莺看了一下已经有了一层金光的天,吓得跳了起来,道:“那我们赶紧去碧水潭,小姑该等急了。”
齐二郎作为马头村的人,自然不敢跟着莺姐儿去十里坡的碧水潭。道别时,他想着日后还要找莺姐儿玩,犹豫了片刻竞对唐俗也僵硬地说了句:"明天见。"方叉着酸痛的腿走了。
吉祥看得目瞪口呆,在心里道,这难不成就是小姑娘的魅力?自家少爷同齐二郎斗了这么多年,竞然也能化干戈为玉帛?其实唐俗倒宁愿齐二郎接着跟他打,至少以前他只是想骑在自己头上拉屎,而现在是既想骑在自己头上拉屎还想拐走莺姐儿。唐俗想着,下回这人还敢来做登徒子,他非得想个法子狠狠治治他不可。宋莺也觉得自己挺厉害的,道:“唐表哥,以后齐二郎不会针对你了,你高兴吗?”
唐俗笑:“高兴。”
宋莺接着道:“那你要报答我吗?我娘说人要知恩图报来着,你现在就报了吧?”
唐俗笑得更厉害,道:“说来说去你就想我带你俗碧水潭。”宋莺干笑两声,道:“这时不玩,过几日我家去了也玩不着了,等你以后去我家做客就知道了,春晚巷子什么都好,就是小了点儿。”虽然出于各种原因唐宋两家恢复了一些来往,可唐俗还真没把握宋家人能请他过去小住。
想了一会儿后,他就跟吉祥道:“你把车推回去,跟爹娘说一声我带着莺姐儿去碧水潭旁边看人钓鱼去了,要是家里人要来,让他们去潭边找我们。”吉祥就把酢浆草放在釜里,推着往家里走。他对唐俗还是比较放心的,乡下孩子都早熟,更何况小少爷又是这样的身世,懂事得都让家里心疼。宋莺简直高兴疯了,唐俗是个说话算话的人,答应了带她去就不会吉祥似的寻歪路让她走,还专门找了条风景不错的小路带着宋莺走。路边上还有一条从碧水潭分流出来的引水渠,就在这里边都能见着一些小鱼和蝌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