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瓶栽(1 / 4)

第113章瓶栽

庄启祥问完,才想起自己已经不是培育中心的经理了。毕竞干了两年多,一听有人要减订,还是减订5000瓶,他还是下意识关心。严雪也知道,看看他,语气一如既往地平和,,“我能问问是什么原因吗?”话毕又加上一句:“毕竟咱们之前合作都挺愉快的,你们也不是那出尔反尔的人。”

如果对方是柳湖镇以前那位胡书记,她也就不问了,但五岗镇,他们以前的确合作得挺愉快的。

五岗镇那边也没瞒她,“不是我们想减订,是明年买不到那么多木头了。”五岗镇那位书记语气无奈,“本来我们明年还想继续扩大规模,不然也不能跟你们订了10000瓶。结果去联系之前买木头的地方,两家都已经卖出去了,还有一家想涨价。”

这人还是挺会办事的,看他们之前怎么招待的严雪和周文慧就能知道,但显然他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

“要的太高了,我算了下,觉得不划算,要临时去更远的地方买也未必能买到。”

主要是交通问题,除了离他们最近的一个市,再远运输成本就高了,毕竟木头这东西还挺沉的。

五岗镇林业局那位书记语带抱歉,“5000瓶,我们想想办法,还能消化得了。正好咱们也只是说了个意向,单子还没签,我赶紧跟你们说一声。”本来就要签了,时间都约好了,但如果人家买不到足够的木头,临时少订一些也情有可原。

严雪笑着说了句没事,对方还是又说了几句给他们添麻烦了,说完刚要挂,严雪又叫住了他,“张书记。”

“是还有啥事儿吗?有事儿你说。”

对方态度十分温和,严雪也就说了,“我这还有一种种植方法,不用木头,用锯末子就能种,你们要不要试试?”“用锯末子?"对方和当初的庄启祥一样很明显地露出错愕,庄启祥闻言也朝这边看了一眼。

“是用锯末子。"严雪给了对方一个肯定的答复,“中心已经研究两年了,种得非常成功。”

但对方还是迟疑,显然锯末子也能种木耳这件事,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太匪夷所思了。

可木耳也能种这件事,之前对很多人来说又何尝不匪夷所思,严雪也不急,“您可以让基地懂种植的人过来看看。”五岗镇那边已经种了两年了,学习又十分积极,肯定有人多少懂一些,能看出这事到底可行不可行。

但五岗镇那位张书记还是没给准话,“这事儿事关重大,我们得仔细商量一下。”

挂断电话,严雪才回答庄启祥之前的问题,“是五岗镇,说木头不是被人提前买走了,就是涨价了。”

“五岗镇。"庄启祥对这个镇的林业局还是有些印象的,“他们这应该不是托词吧?”

这个严雪也不能确定,不过木耳种植这两年发展得好,有人想哄抬物价,从中多捞一点确实有可能。

但也不绝对,“看他们愿不愿意过来看看了,要真是因为买不到木头,过来看看也没什么损失。”

五岗镇林业局那位张书记还是挺会变通的,不然不能去年就开始种木耳。听严雪这么说,庄启祥点点头,没再问。只是随即又开始蹙眉,“现在木头这么难买了?”

他刚接手柳湖镇林业局,将事情捋顺,还没开始联系人买木头。这要是不好买了,受影响的可不止五岗镇。

想着,他也没心情再在中心坐下去,跟严雪说了声,就回局里联系人买木头了。

严雪又等了两天,五岗镇林业局那位张书记打电话过来,“上次你说用锯末子种木耳那个事儿。”

想了解,那就应该不是有其他心心思,严雪笑起来,“中心正好有一批新种的开始收了,您那边随时可以过来看。”

然后五岗镇那边就真过来看了,来了一群人,除了张书记,还有下面各林场的书记和基地的技术人员。

严雪直接把人带去了培育室,里面一排排架子上摆满了罐头瓶,瓶口处的培养料上或多或少都长着木耳。

“还真能种啊?”

实在太意外,有人忍不住说了句。其他人虽然没说,也都是差不多的表情。“锯末子不也是木头上锯下来的,和木头成分一样的。“严雪笑着说。但众人这一进门,还是被震了下,觉得人家不愧是专业的,这种技术都能搞出来。

而且这个栽培方式明显更省空间,不用平铺在外面,在室内就能搞,有人忍不住问了句:“瓶子一定得放屋里吗?”“也不是。"严雪说,“菌丝长满罐头瓶后,放到棚子里就行。我们这是房间多,就没往外挪。”

一听放在棚子里就行,众人都在心里点了点头,搭棚子可比盖房子省钱多了。

也有人注意到了严雪话里的重点,“菌丝长满罐头瓶之后,那长满之前是得在室内培养了?”

严雪点头,“得在室内培养,还得控制好温度,保持在22到25摄氏度之间。”

她喜欢把丑话都说在前头,“我们这个培育室下面都有气道,连了锅炉给气。不过菌丝生长的时候间距不用这么大,可以密集些。”一听说要在室内培养,还要弄气道,烧锅炉,立马开始有人皱眉,觉得不仅成本大,还很麻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