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其他类型>养在东宫的女菩萨> (七十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七十五)(2 / 6)

险恶,昭然若揭!”承景帝闻言微微皱眉,昨日北境送来的加急军报,让这位帝王又添了几根白发。狄人铁骑势如破竹,短短两月已连破青州四城,而突厥使团却恰在此时来到大邺求娶公主,此中深意,耐人寻味。

“侯爷说的倒是轻巧。”

睿王举起酒樽晃了晃,不紧不慢地开口,“去年北疆军费开支庞大,耗去国库五成之多。若能通过和亲止息兵戈,"他目光斜睨着武安侯腰间佩剑,话中带刺,“省下的银钱足够在江南多修筑几条运河,如此利国利民的事,还望侯爷三思。”

大殿内一时陷入沉默,众人皆望向沉吟不语的承景帝。似是看出他的犹豫,赤鲁浑解下腰间弯刀,双手高高捧起,道:“陛下,此乃可汗贴身佩刀,刀柄上嵌着天山雪狼牙,珍贵无比。若有朝一日公主有幸设下皇子,此刀便作为草原共主的信物。”

他眼神扫过珠帘后妃嫔们略显苍白的面容,话锋一转,“当然,突厥铁骑亦会成为大邺最忠实的力量,听从陛下调遣。”武安侯冷冷看着他,厉声喝道:“这分明是豺狼之盟!尔等上月才与回鹃联姻,如今又妄图哄骗我大邺公主远嫁!我大邺开国百年,还从未有公主和亲番邦的先例!”

赤鲁浑眼中闪过一丝讥讽,他慢悠悠地从袖中取出第三卷羊皮纸,双手呈上:“陛下,这是我国细作最新探得的军报。北狄已集结八万骑兵,不日将南下。若无我突厥铁骑相助,恐怕……雁门关外,又将是一片血海。”听到这话,承景帝脸色骤变。雁门关是大邺北方最重要的屏障,十三年前曾被狄人攻破,导致边境五郡沦陷,死伤无数。那场战役的惨状,至今仍是他的噩梦。

侍立在侧的王德顺察言观色,立刻上前接过羊皮纸,恭敬地呈给皇帝。承景帝展开一看,脸色顿时变得凝重。

这时,一直沉默的孟皋开口道:“陛下,老臣以为,和亲之事可议,但必须确保公主的尊严。突厥若真有诚意,当先撤出黑水河以西的驻军,以示友好。赤鲁浑闻言,眼中精光一闪:“孟相此言差矣。黑水河乃我突厥祖地,岂能轻言放弃?不过……若公主下嫁,两国即成姻亲,边界驻军自然可以重新商议。”

殿内气氛越发紧张,承景帝揉了揉太阳穴,显出一丝疲惫。自从去年冬天那场大病后,他的精力已大不如前。

过了半响,老皇帝终于开口:“突厥可汗的心意,朕已知晓。只是和亲之事,关乎两国百年之好,需从长计议。”

赤鲁浑躬身行礼,嘴角却露出一丝几不可见的笑意。他知道,承景帝已经动摇了。

端坐在珠帘后头的端敬皇后依旧从容,她浅笑盈盈地望向赤鲁浑,问道:"使者不妨说说,可汗想要迎娶哪位公主?”“皇后娘娘深明大义。“赤鲁浑咧嘴笑着,露出一口镶金的犬齿,“我们可汗交代过,若陛下舍不得掌上明珠,他愿以皇子为质,换一位……”他狼一般的目光扫过端敬皇后,“换一位孟氏贵女!”

端敬皇后神色微变,冷冷说道:“使者说笑了。孟家女儿,向来只葬在郎山皇陵,岂会远嫁番邦。”

她转头看向承景帝,意有所指道,“臣妾倒想起一桩趣事,还记得去年秋狝时,嘉福公主一箭射中白狐双目,那般飒爽英姿,倒与草原儿女颇为相配。”“此事容后再议。”

承景帝抬手示意乐师继续奏乐,打断了端敬皇后未尽的话语。很快,空德声悠扬响起,他却瞥见端敬皇后与孟相飞快交换了一个眼色。“大邺的牡丹果然名不虚传。”

赤鲁浑抚着卷曲的胡须,目光扫过阶下翩翩起舞的舞姬,“不过,我们草原上的格桑花,在月光下盛开时,连狼群都会为之驻足,那番美景,也别有一番风情。”

赵殊屈指掩唇轻咳几声,脸上依旧挂着温和的笑容:“格桑花虽美,却终究经不起风霜雨雪。我大邺牡丹乃花中王者,自是要开在白玉栏杆中,尽显雍容华贵。”

赤鲁浑眯了眯眼,嘴角扯出一抹笑,却未达眼底。承景帝倚着龙纹凭几,眼角的细纹里凝聚着经年累月沉淀下来的威仪。他望向殿外随风晃动的宫灯,思绪却飘向昨日那份染血的军报。北狄骑兵凶狠残暴,接连烧毁五座边城粮仓,致使边疆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而户部尚书今晨还在朝堂上为军饷一事争执扯皮,始终拿不出一个可行的章程。

如今朝堂上,群臣对于是否答应突厥的和亲请求各执一词,这无疑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御苑东角,鸢尾花开得正盛,胭脂色的花苞挨挨挤挤,挂满了枝头,像天边瑰丽云霞揉碎在了这一隅。花丛深处,几只蜜蜂嗡嗡盘旋,却被假山后陡然传来的怒斥声惊得四散飞离。

清音躲在太湖石后头,绣鞋踩在潮湿的青苔上,裙角已被露水浸湿了一小片。

她瞧着孟镕站在池边,正把锦鲤食肆意撒得漫天乱飞,嘴里还不停咒骂着什么。

“江映雪那个狐媚胚子!”

孟镕身着一袭石榴红裙裾,面上满是愤懑,“还说什么要给太后抄经,分明就是打着幌子往东宫送点心去了!”

说罢,她泄恨似的将掌心里的饵食狠狠砸向水面,刹那间,池中的锦鲤慌不择路,四散而逃。

看到这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