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一阵风暴的来临,直至赵宋王朝彻底烂透了,到了该亡时亡。
可赵俣不想这么混日子。这么活着,也没意思啊。
关键,这两年南方的大多数士绅也太蹬鼻子上脸了,装都他妈不装一下,就是坚决抵制新政二策,摆出一副舍命不舍财的架势,觉得赵宋王朝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认定了赵俣不敢跟他们为敌,完全不在乎南方是否发展,赵宋王朝是否强大,丝毫都不改革,把赵俣恨得牙痒痒。
另一方面,北方在经历了阵痛后,发展得远超赵俣预期,这给了赵俣哪怕将南方打成废墟也能收拾残局的信心。
最关键的还是,不论是黄巢时期,还是五代十国,南方的士族遭到的打击都不大,至少远没有北方大,这使得南方的士绅集团依然强大且根深蒂固,他们牢牢地把控着南方的经济命脉与政治资源,对皇权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如果不借由外力打破这一僵局,南方将永远成为少数人的盛宴,耽误赵宋王朝的整体发展。
这赵俣才下定决心,提前促成了方腊起义。
当然,赵俣肯定不能放任方腊义军肆意妄为,真被野心勃勃的方腊占据了南方,夺走了自己的半壁江山。
保险起见,赵俣通过宇文虚中指示宋江,将宋江义军全都带到南方去,跟方腊义军分庭抗礼,抑制方腊义军的发展。
犹自不放心,赵俣早早地就将南辅军布置在了淮阳军,准备一旦方腊义军(也包括宋江义军)有封锁长江的意图,立即抢先一步夺取镇江,保证宋军能随时过江剿匪。
<iframe class=“game-frame“ scrolling=“false“ src=“<a href="https:///game/gameads.html" target="_blank">https:///game/gameads.html</a>?count=5&amp;isday=1“ style=“width: 100%; overflow: hidden; display: block; margin: 0px auto; border: none;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1; background: transparent; height: 550px;“></iframe>
另外,赵俣将西辅军布置在了南阳。
无南阳必无淮,只要南阳在赵宋王朝的手上,就算让方腊义军占领了南方,宋军也可以沿汉水直达长江,然后沿长江顺流而下避过淮河防线直捣南方。
历史上,蒙古灭南宋,就是走的这条路线。
保险起见,赵俣亲自点将,让陈遘和韩世忠率领一支偏师镇守襄阳。
这样一来,一旦事情有向不好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宋军就可走襄阳、鄂州、黄州、舒州、芜湖、建康,然后直接南下,逼近江浙地区。
另外,赵俣又点名詹度和张俊率领一支偏师守卫洪州。
洪州位于南方西路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之滨,三山环抱,是典型的易守难攻的险地。
历史上,元末大战时,若无朱文正死守洪州城,那么陈友谅军就可以派人从洪州进入浙赣走廊,直捣朱元璋的大后方。
如果真是那样,朱元璋和陈友谅到底谁能得到这天下,可就说不准了。
所以说,洪州这个地方,对于割据江东地区的政权而言太重要了,靠着得天独厚的地形封锁住这里,就等于是关上了江东地区的一扇西大门,反之,洪州如果不在割据江东地区的政权手上,那江东地区的西大门就是敞开的,宋军随时可以从这里进入江东。
总之,在将方腊和摩尼教这条恶犬放出来的同时,赵俣还给这条恶犬拴上了好几条链子,省得这条恶犬失控,彻底成尾大不掉之势,反噬自己这个它的创造者。
因为是始作俑者,又有万全的准备,赵俣怎么会慌?
赵俣不紧不慢地来到了垂拱殿。
不出赵俣所料,一众宰执全都在垂拱殿等着自己。
方腊聚众百万义军,兵临杭州城下,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杭州即将失陷,这些宰执怎么可能还坐得住?
再者说了,你以为南方士绅集团为什么那么嚣张,连赵俣都不敢轻举妄动?还不是因为那些南方士绅与这些宰执以及朝中的大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些宰执,至少他们的亲属、族人、门生故吏,就是南方士绅,手上拥有大量南方的土地。
历史上的朱勔,只是六贼中垫底的,最高也不过就做到了威远节度使。从二品的武官。那时的节度使的任命较为泛滥,全国约有六十个节度使。
节度使以上的高官多了,至少一二百个总归是有的。
还有,宋朝的高官,一致仕就喜欢往南方跑,那里世家大族林立,大士绅比比皆是。
朱家都能用短短二十多年时间兼并了三十多万亩的土地。
更何况那些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