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都市言情>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234章 中兴之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4章 中兴之势(2 / 3)

target="_blank">https:///game/gameads.html</a>?count=5&amp;amp;isday=1“ style=“width: 100%; overflow: hidden; display: block; margin: 0px auto; border: none;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1; background: transparent; height: 550px;“&gt;&lt;/iframe&gt;

“登州港预计今年九月便可完工,密州板桥镇港要晚一些,预计十一月末方可完工。”

“邓州知州苏春雷上奏,其州已有医师八百三十二人,比建中元年多了十二倍,其州医疗已得到大大改善,只是如今药物紧缺,希望以部分收缴耕地种植药材。”

“礼部奏名进士及第、出身蔡薿等六百七十一人。”

“蒲甘国王江喜陀遣使朝贡,今人已到怀远驿馆,伴馆使请求以我大宋宝船北上京城,震慑蒲甘使臣。”

“荆湖北路转运使康子健上奏,由于袁娘娘所赐良种及《倾城农典》,他处粮食产量较之建中元年增加两倍有余,其地想为袁娘娘立生祠,请求袁娘娘画像一张。”

“……”

照例,章惇一上来就上奏了大大小小几十件事,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教育上的,民生上的,外交上的,应有尽有。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宋江义军已经撤出胶东半岛,不会耽误胶东的建设。

这是应有之理。

毕竟,这里现阶段是赵宋王朝发展的重中之重,耽误不得。

不过,朝廷并没有因为宋江义军撤走了,就减轻了新政二策的推行。

相反,为了彻底推行新政二策,现在朝廷允许任何人告发隐匿土地之人,只要告发,不论告发者是什么人,都可以得到隐匿之人半数的土地,而等待隐匿土地之人的则是抄家问族,绝不姑息。

自从叶诗韵搞出来了《叶诗韵医典》,赵俣就命人大力推广。

小七年过去了,《叶诗韵医典》以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医学知识,让没有深厚医学背景的人也能快速学习和掌握基本医疗技能,帮助赵宋王朝培养了大批基层赤脚医生。

据不完全统计,这七年间,赵宋王朝医师的人数已经突破了十万,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缺乏专业医疗人员的问题。

其医疗范围涵盖内容广泛,从常见的感冒、咳嗽等小病到一些较为复杂的内科、外科、妇产科等疾病,都有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使这种快速催生出来的基层赤脚医生能够应对农村中大多数常见疾病,为患者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提高了农村地区疾病的诊治率。

而且,随着《叶诗韵医典》的推广,民众懂了很多卫生防疫知识,如灭蚊、灭蝇、饮水消毒等,有助于提高民众的卫生意识和健康观念,促进了农村地区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从源头上减少了疾病的发生。

可以说,叶诗韵功莫大焉。

仅在保全产妇和新生儿这一块,叶诗韵就活命无数。

也正是因为如此,早在三年前,就有人给叶诗韵立生祠了,好多人甚至拿叶诗韵和战国时的著名医学家扁鹊、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华佗、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相比,称他们四个为中国四大名医。

话说,不论是《倾城农书》的大力推广,还是《叶诗韵医典》的大力推广,都得益于麻晓娇在造纸术和印刷术上的改良。

是麻晓娇对古老的造纸工艺进行了革新,使得纸张质地更加细腻柔韧,耐用度大幅提升,且成本大幅降低,使得书籍不再是贵族专享的奢侈品,而是寻常百姓都能买得起的日用品。

而麻晓娇研发的水利自动印刷机更是极大地提高了书籍的印刷速度和数量。

这两样科技的大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书籍的制作与流通,才能让《倾城农书》、《叶诗韵医典》等惠及民生的著作能够迅速普及至赵宋王朝的每一个角落。

可以说,虽然叶诗韵、麻晓娇、袁倾城穿越到北宋以后,各自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希望。

章惇奏禀完,蔡京出列奏禀道:“日本再次拒绝与我大宋成为最惠贸易伙伴国,不欲废除其国的渡海制、禁购令、年纪制。”

日本在宋初时制定“锁国”政策,即“渡海制”,禁止日本官员和国民私自渡海,违反者处以流放。

同样在宋初,日本出台禁止私自购买唐物的“禁购令”,限制国内对海外商品的购买,以减少国际贸易中的需求。

这一时期日本还颁布了“年纪制”,规定外商同一个人(和船)连续来日本的间隔不能少于两年,限制宋商来日的次数。

不过尽管有这些限制政策,由于日本贵族对唐宋商品的需求以及巨额利益的刺激,宋朝与日本的民间贸易依然存在。

只是,这点贸易额,已经不能满足赵俣想要大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