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看哪段,不用等广告;第三…“她突然压低声音,“最重要的是,不用跟朱元璋抢遥控器啊!”
郑和闻言,哭笑不得地摇头。他环视一周,见众人眼中都闪着期待的光芒,只好清了清嗓子:“既然如此…诸位想先听哪段?”周瑜立刻坐直了身子:“自然是东吴的成就!我倒要看看后人是怎么写我们的。”
诸葛亮轻摇羽扇,温声道:“亮倒是对后世如何评价北伐更感兴趣。”隗顺犹豫了一下,终于鼓起勇气:“未将…未将想知道岳将军."”郑和看着众人期待的目光,突然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了几分。这也太多了吧,他深吸一口气。
“还是我回去拿书给各位看吧。”
一个一个说要到什么时候。
郑和左右看了一样,好奇的咦了一声,“霍小将军怎么还没来?”他话刚说完。
一道白光闪过,刺的众人闭上眼睛,刚睁开双眼,就看见霍去病带着一个孩童站在吏房中央。
霍去病一副富家子弟打扮,连那个孩童也是。这样的打扮反而让众人不敢确定他的身份了。秦叔宝问出声:“去病,你这是?”
自打姜县令说过不能带人之后,他们就死了这条心了,没想到霍去病都把人带来了。
就是.…
这小孩谁啊?
秦叔宝看着眼睛圆溜溜的小刘据,就是想不起来这是谁?难不成是汉武帝缩小了?
霍去病拍了拍刘据的肩膀,笑着对众人介绍道:“这是我的表弟。”一一刘据。
也就是敢于起兵造汉武帝的反的戾太子。<1此时不过一个稚龄儿童,圆圆的脸蛋带着天真气。众人的眼光落在小刘据的身上,大家都在尽量克制,克制眼神里外泄的情感。
其实无需霍去病多言,诸葛亮早已从那孩子举手投足间的贵气认出了他的身份。
他整了整衣冠,上前深深一揖:“臣诸葛亮,参见太子殿下。“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世汉臣的恭敬与庄重。
“不必多礼。"小刘据努力板着脸,学着父皇接见大臣时的模样。他偷偷打量着眼前这位须发花白的老者一一表兄说要给自己找位先生,这里就数这位老先生年纪最长,肯定就是他了。“表兄说给我找的先生是你吗?“刘据仰起小脸,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他注意到老先生手中的羽扇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就像老先生这个人一样有一种让人亲近的感觉。
诸葛亮微微一笑,羽扇轻摇:“若蒙殿下不弃,老臣愿效犬马之劳。“他刻意放慢了语速,好让年幼的太子能听清每一个字。刘据眨了眨眼睛,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从袖中掏出一个精致的荷包:“那这个送给你!是母后绣的,里面装着…"他踮起脚尖,压低声音,“装着父皇赐给我的西域香料,闻着就不会打瞌睡了!”
在场众人都被这天真的举动逗笑了。霍去病揉了揉刘据的脑袋,而诸葛亮则郑重地双手接过荷包,眼角微微泛起慈祥的纹路:“老臣谢殿下赏赐。此物珍贵,臣必日日佩戴。”
刘据和诸葛亮,很美好的一幕。
但是一该上工了。
“上工,上工!"姜戈招呼了一声,众人纷纷响应。昨天粮仓的麦子大部分还没有脱粒,脱粒后还要晾晒几天,活还没干完呢。晨光暖阳中,诸葛亮牵着刘据的小手,缓步走向粮仓。远处,农人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打谷场上传来了有节奏的涟枷声。“先生,那些人在做什么?"刘据指着粮仓前忙碌的身影。诸葛亮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带着他来到一座堆满麦穗的粮囤前。金黄的麦穗在朝阳下泛着温暖的光泽,散发出阳光烘烤过的芬芳。老先生俯身拾起一穗,轻轻搓开,将几粒饱满的麦子放在刘据掌心。“殿下可知道,这一粒麦子,要经历多少风雨才能来到这粮仓?”刘据好奇地捏起一粒,对着阳光细看。麦粒在他指尖微微颤动,像是有生命一般。
诸葛亮羽扇轻摇,声音如清泉流淌:“秋播时要避寒露,春长时要防倒伏,夏收时要抢晴天。“他指向远处的农人,“那些百姓,此刻正在为麦穗脱粒一一这是最辛苦的活计之一。”
正说着,一个老农扛着涟枷走过,布满老茧的手上还沾着麦芒。诸葛亮突然躬身行礼:“老丈辛苦。”
刘据惊讶地睁大眼睛一-老先生,竞向一个农夫行礼?太子的先生可是太傅,有文人风骨不轻易向人行礼,更不要说农夫了。“殿下,"诸葛亮直起身,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您可知为何'最勇猛的将军,不如最饱满的粮仓?”
小太子摇了摇头,衣服上的麦穗随着动作轻轻摇晃。太傅只教他读书,其他的他还不是很清楚。诸葛亮领他走到粮仓阴影处,从袖中取出一把精致的算筹:“一名精兵日食两升,十万大军日耗两千石。若遇灾年.…"算筹在沙地上划出深深的沟壑,“饿着肚子的军队,再勇猛也会溃败。”
远处突然传来欢呼声一-几个孩童发现了田鼠洞,正用竹竿往外掏偷藏的麦粒。刘据看得入神,没注意诸葛亮已蹲下身来,与他平视:“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为君者.…"他轻轻握住太子的小手,将一粒麦子按在孩子掌心,“当先养民,后治兵。”刘据忽然觉得掌心的麦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