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势力盘根错节,若是操之过急,不仅无法达到目的,还可能会让局面变得更加糟糕。我们不妨先试着与她沟通,寻求一个折中的办法。”
几位大臣听了林澈的话,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其中一位大臣说道“林将军所言极是,如今朝堂局势复杂,我们不能轻易冒险。还是应该先以和为贵,尽量避免内部争斗。”
李隆基听了众人的话,心中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也知道此事不能操之过急。他说道“好吧,既然大家都这么说,那我就暂且按捺住。但林将军,您也得帮我盯着点太平公主,若是她再有什么过分的举动,我绝不会坐视不管。”
林澈点点头,说道“殿下放心,我会尽力从中调解。但也希望殿下能多体量太平公主的难处,大家都是为了大唐好。”
离开东宫后,林澈心情沉重。他知道,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一个十分微妙的阶段,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一场朝堂大乱。他必须想办法化解这场危机,让大唐能在稳定中继续发展。
回到公主府,林澈将在东宫的所见所闻告诉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听后,脸色变得更加难看,她怒道“这个李隆基,果然对我有了防备之心。他竟然想削弱我的势力,简直是忘恩负义!若不是我和你,他能有今天的地位吗?”
林澈连忙安慰道“公主,您先别生气。我已经劝过隆基了,他也表示会暂且按捺住。我们现在最要紧的是保持冷静,不要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您也知道,如今朝堂上各方势力都在盯着我们,若是我们内部发生争斗,只会让他们有机可乘。”
太平公主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说道“林郎,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也是为了大唐。只是这口气,我实在咽不下去。他既然不仁,就别怪我不义。若是他再敢对我不利,我定不会放过他!”
林澈看着太平公主,心中无奈地叹了口气。他知道,想要让太平公主完全放下对李隆基的敌意很难,但他还是要尽力去做。他说道“公主,我明白您的感受。但我们还是要以大局为重,能避免冲突就尽量避免。我会继续在你们之间周旋,希望能找到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此后的日子里,林澈在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之间来回奔波,不断地劝说两人以和为贵。在他的努力下,两人之间的矛盾暂时得到了缓解,但朝堂上的气氛依旧紧张,暗流涌动。
就在这时,边关传来急报,吐蕃再次集结大军,意图进犯大唐边境。消息传到朝堂,大臣们纷纷议论纷纷,有人主张立刻出兵迎敌,有人则建议先加强防御,观察吐蕃的动向。李旦看着大臣们争论不休,心中十分烦闷,他将目光投向林澈,说道“林卿,你对边关战事最为了解,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应对?”
林澈沉思片刻,说道“陛下,吐蕃此次来势汹汹,我们不能轻视。但也不能盲目出兵,需谨慎行事。依臣之见,我们可以先派遣一支精锐部队前往边关,加强防御,同时密切关注吐蕃军队的动向。若是他们敢贸然进攻,我们便给予他们迎头痛击;若是他们只是试探,我们也可以趁机了解他们的虚实,为后续的作战计划做好准备。”
李旦点点头,说道“林卿所言甚是。那就劳烦林卿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前往边关,务必确保边关的安全。”
林澈领命道“臣遵旨。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守护好大唐的边疆。”
太平公主听闻林澈要前往边关,心中十分担忧。她找到林澈,说道“林郎,此去边关危险重重,你一定要多加小心。我实在放心不下你。”
林澈握住太平公主的手,温柔地说道“公主,你放心吧。我在边关多年,对吐蕃军队的作战方式十分了解,不会有事的。你在朝中也要多加小心,李隆基那边,我走之后,你尽量不要与他起冲突,一切以大局为重。”
太平公主眼中含泪,说道“林郎,你就放心去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你在边关也要照顾好自己,早日平安归来。”
林澈带着一支精锐部队,日夜兼程赶往边关。抵达边关后,他立刻开始视察防御工事,了解军队的情况。他发现,经过之前的几次战斗,边关的防御虽然有所加强,但仍存在一些漏洞。于是,他下令士兵们立刻对防御工事进行加固,同时加强巡逻,提高警惕。
在林澈的指挥下,边关的防御逐渐稳固。士兵们在他的鼓舞下,士气高昂,严阵以待,准备迎接吐蕃军队的到来。而林澈则每日都在思考着应对吐蕃的策略,他根据边关的地形以及吐蕃军队的特点,制定了一套详细的作战计划。
然而,吐蕃军队此次似乎有所准备。他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发动进攻,而是在离边关数十里的地方扎下营寨,与唐军对峙。林澈知道,吐蕃军队这是在等待时机,他们可能在谋划着什么更大的阴谋。于是,他派出了多支侦察小队,密切关注吐蕃军队的动向。
经过几天的侦察,林澈终于发现了吐蕃军队的阴谋。原来,他们打算趁着夜色,绕过唐军的正面防线,从侧翼偷袭。林澈得知这个消息后,冷笑一声“哼,吐蕃人以为这样就能骗过我?既然你们想玩,那我就陪你们玩到底!”
他立刻调整作战计划,在吐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