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相视,如同照镜子似的,两人不约而同地揉了揉眼睛,之后两人再去相看,结果与之前看的没有什么两样,只因为她们二人确实长着一模一样的脸。
此时的若雪和费氏都在心里问着自己同样的问题:“眼前的这个女人怎么如此与我相像,到底有什么源缘?”想着她们两个同时开了口,“你是何人,为什么和我长的一样?”语罢二人都略显尴尬。
费氏拉开与若雪的距离,视线一直在若雪的脸上没有离开。
若雪则低下了头,因为若雪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不能盯着一个人看太久。
就在这时候赵匡胤推开房门,走了进来,看到若雪和费氏同时看向他,心里有那么一瞬的不自在。
看到赵匡胤的费氏丝毫没有顾及在旁的若雪,就扑到在赵匡胤的怀里。
此时的赵匡胤看到若雪低着头,但自始至终都没有向自己行君臣之礼,心里有点不高兴。
费氏看着赵匡胤直勾勾看着的若雪,出于女人的直觉,她便猜想到自己一定是眼前这个女人的替身。其实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她之所以跟了赵匡胤,是因为赵匡胤能够保护自己不受罪,所谓的嫉妒,爱了才会有嫉妒,费氏对赵匡胤根本没有爱。
赵匡胤看着若雪道:“我受世宗皇帝的嘱托,一定要找到你流落在外的双生花姊妹,让你两团聚。今天我终于做到了。”在若雪面前,赵匡胤始终觉得理亏,所以不敢把自己称为“朕”
其实赵匡胤的这番话,只是为了在若雪面前刷好感,其实柴荣活着的时候并没有嘱托他去寻找费氏。他只是偷听过韩通与柴荣曾经说过这事。
若雪听了赵匡胤的话,眼泪瞬间决堤而下,她没有想过自己在这世上还有亲人,她以为这个世界上就只剩自己了。不曾想,自己还有个双生花姐妹,虽然不知道自己是管她叫姐姐还是妹妹
赵匡胤看着若雪的眼泪顺着眼角往下流,心里就像是噻了个东西。他想伸手去把若雪搂入怀里,又怕自己越界,惹的若雪厌烦。索性拍了拍怀里的费氏,就出去了。
费氏听到眼前的女子是她姊妹,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恨,她也不知道这种恨到底出自哪里。按理说,她应该高兴才对。可是她对若雪似乎没有爱,反而是恨。
于是费氏走到若雪面前,假惺惺地用手里的锦帕拭去若雪眼角的泪,将低着头的若雪搂入怀里:“我以前总以为我是个孤儿,没有想到我还有个姊妹,虽然我不知道谁是姐姐,但是我想做你的姐姐,你看可好?”
其实费氏也不知道自己和若雪哪个是姐姐,哪个是妹妹,只不过她觉得自己比若雪经历的多,所以她做姐姐,是比较妥当的。
相比费氏的淡漠,若雪则特别热切的接受了她的这个不知是姐姐还是妹妹的人,只不过若雪的性子冷,不善长表达。
若雪听了费氏的话,便不由地破泣为笑,说道:“好,一切都依你。”
费氏拍了拍若雪的背,又说道:“如今这世上只有我们两个亲人了,以后可要互相依扶才是。”
说完便放开了若雪,但是若雪似乎舍不得放开这个同胞姐姐,虽然两人不再相拥了,若雪却握住了费氏的手,把自己一只手腕上带着的血玉镯子脱下来,带到费氏的手腕上,若雪另一只手腕上还有一个成色一样的血玉镯子。
传说这对镯子开头不小,据说是唐太宗时,太宗的皇后生九子李治时,大出血,太医院的御医们都回天乏术之际,袁天罡抱着一块石头去皇宫之中,拜见李世民,而当时李世民正在皇后的寝宫门急得来去徘徊,听闻袁天罡来了,便大喜,忙去迎接袁天罡。李世民知道袁天罡一定有办法救他的皇后,果不其然,袁天罡行了君臣礼后,便把怀里的石头交到李世民的手里,并嘱咐他,务必要把这块石头放在皇后的枕头底下,不出一个时辰皇后便能化险为夷。李世民闻到石头上有香气扑鼻,便照着袁天罡的话做了,果真皇后在一个时辰内脱离了险境,皇后为了感谢这块石头的救命之恩,把这块石头放在了菩的脚下,与菩萨一起供着,后来杨妃因为嫉妒李世民对皇后的偏爱,差人窃取了那块石头,杨妃得到那块石头后,便将其摔成了两块。杨妃一看地上的石头,便大吃一惊,原来这块石头是一块上成的血玉,杨妃差人将石头偷偷的送出宫,然后将其打造成一双镯子。
石破人亡,长孙皇后从此一病不起,直至死亡,李世民也没有查出石头的下落。
这对镯子杨妃不敢带到地下去,所以杨妃在临死前将镯子送给了吴王妃,吴王造反失败后,吴王府落了个满门抄斩的下场,镯子也就不知了去向。
后来黄巢起义,镯子落入了黄巢手里,黄巢为了给自己的起义拉拢人心,便给这对镯子赋予了神话色彩。后来这对镯子就成了百姓心中的圣物,
郭威死后,若雪由于伤心过度,抑郁成疾,柴荣便在沙陀人的手里抢来了这对镯子,将其送给若雪,以盼得若雪能早日康健。
如今,若雪将柴荣用几千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