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当时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愣头青,虽说是愣头青,但是他特别聪明,他知道曹氏的死和他姑母以及那产婆脱不了干系,柴夫人肯定不会承认是自己做的,万一那个产婆说漏了嘴,然后让郭威知道的话,一定会剐了他和姑母的。谁让他和姑母都姓柴呢。
曹云知道自己的妹妹死了,大为伤心,于是就把自己的外甥女带去了曹府。曹彬那时候正是十几岁的少年。有一个冬天,天上下着雪,一片雪花落到了若雪的脸上,由于若雪的皮肤特别白,白的竟然和那片雪花混为一体了,故取名若雪。
后来,柴荣提着刀去找那恶婆子,表面上是去索命,实则是要除去恶婆子,以断了后患。那婆子正与家中的老头儿在吃饭,一个蒙面人提着刀快步地向他们冲来,那老头儿躲闪不及,一头栽在了柴荣劈来的刀口上,头顿时就劈成了两半。那婆子见到这情景险些吓晕过去,不过毕竟是接生婆,血腥场面也是见过的,不大一会儿就缓过神来,刚想要逃进屋里去,却被柴荣上前一步拦了她的去路。
柴荣摘掉蒙在脸上的布说道:“婆子可还记得我呀?”
只见那婆子看到蒙面人的真容,腿一软,扑通一声跪了下去,人在死亡濒临时,总是惧怕的,说不清楚惧怕的是什么,也许是怕与亲人永别,也许是怕在生死过度时所经历的痛苦,也许是怕自己做了坏事,下地狱后会手到惩罚,总之人是害怕死亡的,如果有人能从容的面对死亡,那人肯定是生无可恋了。
可是产婆是一般的人,她又是个恶人,她很怕死,没有什么比死亡更大的威胁了,所以她在柴荣的屠刀前把她对曹氏所做的事情全招了。
柴荣这才知道曹氏生的是双胞胎姐妹,产婆将那女婴卖了,现在产婆也不知那孩子去了何处。
在产婆的求饶声里,柴荣手起刀落,产婆的声音随着刀落下戛然而止。产婆死了,可以说是死有余辜,可以说柴荣为天下百姓除去一小害,没有良知而且为金钱不择手段心的人,留在这世上似乎只有害人的份了。
人都要为自己做的事情付出代价的,无论好事还是坏事,做了坏事人往往会这样安慰自己的良心:天如果真的睁眼那么,自己不知死了多少回了,这个世界上是存在报应的,如果你这辈子没有报应的话,那肯定是有人为你承担报应。或父母或子女等等。
柴荣为他做过的事情也付出了代价,他吃了一年牢饭,因为他的养父是郭威,郭威像刘知远求情,这才释放了柴荣。
柴荣一直在秘密的寻找着若雪的孪生姐姐,他的姑母也因为整夜噩梦连连,在曹氏死后的一年就去世了。
郭威死后,柴荣这才开始无忌惮的找了,曾让赵匡胤找过,所以他是知道这个颇似若雪的女人是谁。
赵匡胤看着画像入迷了,赵普看到自家的皇上盯着话,便知道了,他的计划十有八九是成功了。
于是赵普说说道:“陛下,是先攻后蜀呢还是后唐呀?”
赵匡胤握着话的手紧了紧,说道:“打后蜀。”
可是攻打蜀地的将领一定要对赵匡胤十分的忠诚才行,否则他赵匡胤就是给别人做了嫁衣,想想,自古攻打蜀地的将领,要么被山上滚落的乱石砸死,要么因为山路陡峭而摔死,要么攻下蜀地自立为王。赵匡胤再三衡量,决定派潘美去,且不说潘美的为人怎么样,赵匡胤可以肯定的是潘美对自己绝对忠诚。
于是就让潘美做了主将,张令铎为副将立刻率领十万人马向着成都去。
南方那时候都特别富裕,因为在这个时候,战乱都在北方,南方相对和平,所以南方的老百姓没有战乱的困扰,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生产,所以南方的经济比北方发达的多。蜀地南唐这两块肥肉,谁吃谁壮。
但是蜀地又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曾有大诗人李白都感叹过蜀道的难走程度。
为了鼓舞士兵的斗志,赵匡胤可是下血本的,他令除了孟昶的皇后,其他的都做封赏给士兵,换句话说,除了孟昶的皇后,其他的东西士兵可以尽自己的本事去抢。
潘美并不是仁义之人,所以他从不知道怜惜敌国的百姓,他只是将军,只关注的是城池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牺牲的情况下攻下来,他并不在乎百姓的死活。就连许多的君主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子民意味着什么,他们总觉得自己是天下之主,但是事实证明,天下的主人永远是老百姓,而统治者永远都是百姓手中自治的工具,如果用的不趁手,完全将其换掉,历史上的所有改朝换代都是这个真理的诠释。
杨娉婷在宇丹客栈住了一宿,第二天就去了杨府见她那许久不见得亲人。走到杨府门前,守门兵挡住了她的去路,说是要通报管家,管家如果让她进他们才能放行。
杨娉婷早就知道这些规矩,她静静地站在杨府门前,不一会儿走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儿,杨娉婷一看到这个身子佝偻的老头儿,不禁泪如雨下,那是她的杨叔,儿时的画面不由的浮现在了她的脑海中。
杨叔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