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都市言情>穿成对照组的首辅儿子> 第101章 第 101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1章 第 101 章(2 / 4)

能是不好意思,又把他送到院门口才回去。

江启挥挥手和他们告别,转身就看到家里的牛车已经在路边等着了。

他噔噔噔的跑过去:“二伯,我今天找夫子有事,放的完了。”

江老二站在牛车跟前,帮他把书箱接过放到牛车上,一边笑呵呵的说道:“没事,你读书要紧,慢慢来就行了,离天黑还早着呢。”

上了牛车,牛蹄哒哒的往山下走。

下了山,江启把药膏送到了褚卫信里提到的铺子里,然后几人才回家去。

过了两天,就是月考。

考试对于江启来说,就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他现代的时候就是考王,来了书院后天天做了不少的卷子,柳云鹤把以往各地方各个考试的卷子都拿了让他做。

如今到了月考,他坐到座位上,每道题都先构思完了再下笔,出色的记忆力和脑海中丰厚的让他不用先草稿,再誊抄,先想好了,就直接落笔。

一气呵成。

等他做完交卷的时候,班上还有很多人没做完。

他便先离开教室,去了书院藏书阁看书。

批改试卷是几位夫子同批,每一张试卷每个夫子都看过,然后再选出公认的排名顺序。当然,里面会有学问最深厚的一位夫子当主考官,若是排名有争论不休的时候,就由这位夫子定夺。

虽然程序比较繁琐,但架不住考生人数少啊。

甲级就两个班,甲一班和甲二班,每个班都是十几个学生。

统共起来三十来个人。

甲乙丙各级的学生都只跟同级的学生比。

丙级人少,只有前三名有奖金,乙级人最多,前十有奖金,甲级是前五。

虽然甲级人最少,看着也就三十来个人,但实际上,甲级也是竞争最激烈最可怕的,因为这里面全都是秀才。

能到这个程度,基本上基础都比较扎实,保不准某个人在考试时灵感一到,就神来一笔超车。

所以江启一时也并不能马上出头。

但他好歹也是科考时连续三次的头名,要说差到哪去也不可能。

考了几天,等所有的科目都考完之后,第二日,书院排名就出来了。

江启看了看,他在他们班排第三,整个甲级班总排名第四。

第四名,那就又有奖金了!

江启简直开心的不得了,要知道,他可不是每次都能得到前面的排名,当然,对钱他也相当重视。

许是因为家里一开始就比较穷,还差点上不了学,又或者现代时的习惯作祟,江启虽然花钱的时候大方,但对于自己能挣多少也极为的在意。

一考完就在期待着这次会有多少奖金。

如今一看,又能到手几两银子,顿时喜得两只眼睛都笑没了。

他看完排名,就乖乖坐回座位,等着夫子的到来。

发钱钱!

榜单是下午第一个大课时结束后贴的,就是为了别为了银子,在课上就扰乱军心,听不进去课。

这种特殊的时候,在夫子发银子前,所有学子都不能擅自离开。

没多久,夫子就来了。

江启坐好,等叫道他名字时,就快快乐乐的上前领钱。

夫子见他这模样也忍俊不禁,“真就这么高兴?”

“嗯。”江启重重点头:“给家里人买好吃的。”

夫子又笑了,根本停不下来。

等江启回到座位上,他才继续叫下一位。

放学后,江启背上小书箱,迈着轻快的步伐,快步的往外走。

回到家,他就往房里冲,“爹,娘,爷爷奶奶你们在不在?”

江兆恒腿还没好,没法下地,肯定是在的。

他因为手术就在江启的新卧室里进行,没法动之后,也依旧只能在里面睡觉了。

江启自己直接跑隔壁房间和虎娃他们睡了,他们三一直睡一块。

一进到屋里,江兆恒已经半坐起,笑问道:“什么事这么高兴?”

江启嘿嘿一笑,将书箱放下,然后从里面取出两个银锭来,“爹,你看。”

江兆恒一愣,很快反应过来,“你这次月考拿到排名了?”

“嗯。”江启笑眯眯的坐在窗边,“这次排名第四。”上个月他就没排上。

江兆恒感叹道:“我们小六真聪明。”

江老太太和老爷子也听到动静过来,看到银子就明白了,这肯定是又考试了。

霎时把江启就是一顿夸,整个人喜气洋洋,夸赞的话是停都停不下来。

当天晚上,为了庆祝,家里又吃了丰盛的一顿。

月考过后,江启给方量他们拟定的读书计划也就正式开始启动了。

几人激情犹在,又有每门课夫子重点关注,压根就不敢走神,连夫子上完课,他们也不敢休息,得快速吸收记忆,因为每天吃饭的时候,江启就会随即抽查他们学的怎么样。

方量等人:“……”

就离谱。

差不多算是一整个白天,他们都跟沉浸在读书里面不能脱离。

而晚上,他们之中更是出了一个内卷份子。

陈卓。

陈卓整体实力差,也不算多聪明,但意志力坚定,说按计划就按计划来,晚上也点着蜡烛看,早上也起很早。

被他带动的,其他人睡觉都辗转反侧,睡不下去。

当然,江启对他们的这种状态是乐见其成的。

连带着他自己也多了点紧迫感,重新进入了疯狂学习状态。

……

时间一点点推移,很快就来到了一个月后。

瀚海书院那边送来的学生到了。

两个书院是死对头,白鹤书院自然也不会对他们多隆重,那些学生过来有一位夫子带队,书院也就安排了一位夫子接应。

人送到了,那位带队的夫子也就自己回去了。

这些学生要在这里待至少两个月,带队夫子可不会一直陪着。

江启坐在教室里做题,从打开的窗户里就看到了这些人,领头的人看着年纪不大,也就二十出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