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历史军事>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五百零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零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1 / 3)

李世民从儿子身边的位置离开,来到妻子身边,看她也有了许多白发,低声道“观音婢,你看看承乾。”

长孙皇太后先是看了眼丈夫,又看了看自己的儿子,道“怎么?还在抱怨他不给你建设夏宫?”

李世民板着脸又没再多言。

这件事已过去很多年了,至今还搁在父子俩心上。

虽说没有明确的旨意,但承乾的举动大有要将整个老君山都赐给小兕子的架势。

当今陛下只是给了老君山赐了一个地名,那么从此老君山就成了一个与皇帝有关的地方。

整个天下都是陛下的,给一个地方赐名当然也可以。

李承乾将六个字递给一旁的明达。

李淳风一手拿着拂尘,行礼道“谢陛下。”

李世民看着承乾只是用一个老君山就留住了李淳风,而且这个老君山所谓的天文台,还没有正式去建设,只是用了一个由头。

再看这个儿子,李世民低声道“观音婢,朕总觉得……”

长孙皇太后笑道“陛下觉得如何?”

李世民压低声音,挪了挪椅子,不动声色地靠近坐在桌边的妻子,道“朕总觉得,以前高估了承乾这孩子的人品。”

长孙皇太后摇头道“承乾不是圣人,他为了社稷总需要用些手段的。”

李世民站起身,走到一旁望着自家的宗庙,蹙眉良久不语。

长孙皇太后看着儿子的背影,又对边上宁儿与苏婉道“是承乾拥有的太少,他才更需要这些手段。”

宁儿稍稍点头,低声道“其实当年还在东宫,陛下就清楚,父皇拥有的能力,是独一无二且得天独厚的。”

苏婉也道“要说子如父,但陛下成不了父皇那样的人,陛下很早就知道了。”

不是谁都能活成太上皇那样,一个天下英雄都敬仰的天可汗。

哪怕现在的陛下是一个严苛的皇帝,那又如何?陛下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活成父皇那样的人。

宁儿道“母后莫要担忧,陛下很明白要治理好社稷绝非要成为父皇那样的人,而是要治理社稷需要什么样的人。”

长孙皇太后点头,苏婉是名门之女,宁儿久居东宫时常陪着承乾看书,这两个女子的见地都与寻常女子不同。

以往,苏婉的坚定还在那种很古典的名门之女的想法,可她嫁给承乾之后,变化也越来越多,一直在改变着武功苏氏,她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变了。

长孙皇太后思量完这些,对这两位儿媳妇十分地满意,这世上恐怕没人比她们更适合承乾了。

宗庙前,香火依旧旺盛,老太爷与老太公的灵位立在上方,只留下了两行字,再无其他。

每年这个时候,都要拜祭祖先,现在的老太爷与老太公也是李家的祖宗了。

杨内侍颤颤巍巍拿着一炷香,给李家的祖宗们上香。

这支香是陛下赐给他的,他能够给皇帝家的祖宗上香,一时感动得老泪纵横。

小兕子道“皇兄,明达先去找鹊儿她们了。”

李承乾颔首道“去吧。”

她的道袍随风而动,手执拂尘离开了这里。

李淳风低声道“陛下,贫道已将平生所学都传授给了晋阳公主。”

这位道长是不是真将一身所学都传给了小兕子还不好说,况且从以往的了解来看,这位道长很有可能藏私。

注意到陛下还带着怀疑的目光,李淳风道“陛下,贫道的确将毕生所学都传授了公主。”

“当真?”

陛下的神色像是刚刚回神,显然还是一副不信的样子,李淳风又道“难道陛下还不信贫道吗?”

“朕不是这个意思。”

“放眼如今道门,但凡道门子弟能与晋阳公主的学识比肩恐怕世上并无几人,再者即便是那些道门中的隐士也未必能比公主殿下更通星象,公主殿下天赋异禀。”

李承乾道“李道长,朕很感谢你治好了兕子的先天不全。”

李淳风叹息一声,神色又平静了下来,道“陛下大可不必言谢的。”

“李道长。”李承乾的话语顿了顿笑道“朕会让人在老君山建设一个迄今为止最大的望远镜与天文台,朕会在山上重新建设一个道观。”

“谢陛下。”

“你不让朕言谢,道长也不必。”

李淳风又问道“近来可有人再向陛下进言有关封禅之事?”

其实皇帝也可以封遍天下名山的,也不是没有朝臣这么进谏过,就是当初说迁都的那些人提起过,再者说泰山封禅这种事,名义上还是太子时就已算是封禅了。

大唐自立国以来,算是第一个以太子身份在泰山封禅的。

再之后,李承乾就对封遍天下名山没什么兴趣了。

李淳风又说了他对数术与星象的见解,李承乾安静地听着,在李道长的讲述中,他这些年走了中原许多地方,正在寻找着大地自转的奥秘,但这又是一个难题,譬如说大地为何会自转,并且自转的动力又在哪里?

很值得高兴的是,李道长的专研中终于有了一种类似重力与气压的假说,虽说只是推论还没有正式地做出结论,可也已是一个很好的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