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
皇宫,两仪殿内。
李世民脸色黑如煤炭,眉宇紧紧皱起,垂首眼中神光闪烁着。
一个半时辰!
足足一个半时辰!这两个憨货竟然还未来!
这是把朕的吩咐当放屁了吗!
看来,是要对二人好好敲打敲打了
李世民手指有节奏的敲着桌面,眸中划过一丝冷芒。
自他吩咐诸臣两仪殿议事。
其余众人皆至,唯独程咬金和尉迟恭这俩憨货,让他们一干人等,硬生生在殿内等了一个半时辰。
与对方共事多年的长孙无忌,注意到李世民眸中隐含的一丝不满。
便心有定论,拱手朝他说道
“禀陛下,想来是卢国公与鄂国公二人身有要事,非是有意延误。不若,我等暂且先行议事,待二人完事之后,再做他论?”
长孙无忌为了程咬金两人求情,并不是因为他跟二人有什么关系,而是身为朝堂重臣。
他不得不提醒李世民,让其不要因这些小事而心怀芥蒂。
后者闻声,自然也知晓了长孙无忌话中的意思,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嗯辅机言之有理。既如此,朕便同诸位说说,今日朕偶得的一篇策论。”
李世民点了点头,从一侧拿出李宽写的《军校规划章程》,递给身侧侍奉的常林。
至于程咬金二人,不管他们因何缘由,待二人来时,一问便知。
身为帝王,多疑本无事。
却不能心胸狭隘,对臣子多加猜忌。
否则,时间久了。
君臣离心,这队伍可就不好带了。
殿内,长孙无忌面带疑惑的接过常林手中的宣纸,打眼细看起来。
军校?名字倒是新奇想来是与军事相关的谋划了。
怪不得,我这妹夫要召集这么多的文武群臣,只是这策论到底有何奇特之处,竟值得他如此重视?
长孙无忌隐晦的瞅了一眼殿内众人,暗暗咂了咂嘴,心中对手上这什么《军校规划章程》有些轻视。
却不料,他略过题目后,看到正文。
仅一眼,长孙无忌便惊讶的双目圆睁,迅速地阅览起来。
直至全篇看完,他才紧紧皱起眉头,沉默着一言不发。
其余诸臣,眼见着他的神态变化,心中不免好奇。
“辅机,到底是何妙论,竟让你惊讶至此?”
一侧,房玄龄疑惑着够了够脑袋。
长孙无忌闻声,回过神瞥了他一眼,将手中的宣纸递了过去。
“你且自己看吧,此人真乃世间奇才!”
长孙无忌眼神幽幽的莫名赞叹了声。
以他的才智,对宣纸上所写的军校制度,一眼便看出了其中巨大的用途,也明白了李世民为何对此奉若珍宝。
只是不知是何人,能有如此天马行空的想法。
在初唐时期,并没有军校的概念,军校雏形最早出现在宋朝时期。
宋神宗运用王安石变法,复置武学于无武成王庙。
从此,我国才开始了正规军校教育的培训制度,且已经有了比较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
由此看来,长孙无忌震惊并不奇怪。
甚至于,从他手中流出的宣纸,每经过一人手上,就会致使一人沉默。
片刻后,整座两仪殿,满堂重臣。
皆垂眉沉思,一语不发。
眼见着平日里一个个高谈阔论的臣子,被自家逆子一个想法,就全给震惊住了。
李世民轻抚着胡须,露出了老父亲欣慰的笑容。
“咳咳!诸位,对这军校规划一事,可有何见解?”
半晌,见殿内始终无人发声。
李世民轻咳了一声,惊醒了众人。
众人回神,齐刷刷抬头直视着对方,张了张嘴却又无一人开口。
最终,还是长孙无忌踏前了一步,眼神森然的道“陛下,写出这篇策论之人到底是何人!若此人不能为我所用臣斗胆谏言,将其诛杀,以绝后患!”
对自家大舅哥一脸严肃说出的话。
李世民愣了片刻,目光扫了眼其余诸多臣子的表情。
除了那些武将仍在议论不休,众多文臣,皆是一副认同的神态。
“哈哈哈!辅机多虑了。”李世民哈哈大笑了几声,大手一挥道“诸位,写出这篇策论之人无需顾虑,朕对其放心的很!倒是诸位,有何见解,可畅所欲言!”
想起李宽捂着屁股,满脸幽怨,一瘸一拐离开立政殿的身影。
李世民就忍不住暗自发笑。
那个混小子,脑子里奇怪的点子倒是不少,以后可多压榨一些。
暗暗下了个决定,李世民继续看向诸臣。
接下来,他们便是要议定,关于军校规划的具体实行方法。
毕竟,李宽仅是给了个大概的方略。
具体该怎么实行,预算多少,需要征用多少民夫,选址何地,由何人任职,都需要详细考虑。
……
而在另一方,凝香阁内。
“阿嚏!阿嚏!哼哼”
枕在李丽质腿上呼呼大睡的李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