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下旬末尾。
一辆辆汽车疾驰在雁门关以北的冻土之上。
凌冽的寒风吹打着汽车玻璃。
不远处,是长长的后勤运输队。
他们很多人身上穿的并非是军装,而是民众的衣裳。
零星的几个戴着军帽的组织者,似乎也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军人。
记者们来自五湖四海。
各个国家的报社基本上都在这些汽车上面。
汽车缓缓停靠在了一路边。
中央日报社记者何明远以及苏联塔司社记者俄耳甫斯·鲍德温迅速走下了汽车。
连日以来的颠簸使得他们的身形略显疲惫和佝偻。
他们对着远处的后勤部队拍下了一张张珍贵的照片。
这群悬挂着国民政府国旗的汽车并没有能够引起运输队的警惕。
反而是以骑兵形式游曳在运输线上的马克英等人策马赶了过来。
“架~!”
一众记者们顺着马蹄声转头看了过去。
其中的一个似乎想要抓拍到这个百马奔腾的珍贵场面。
“吁~”
马克英迅速翻身下马,随行的一名少校军官见到来者之后迅速小跑上前,立正敬礼:“长官好,我是二战区长官司令部,副官处少校干事曾汉鹏。”
马克英回了个军礼之后,迅速翻身下马:“骑兵第四师,骑一团团长马克英。”
曾汉鹏双腿一并,再度高声问好:“马长官好!”
“这些记者是不是接到了前往大同方向的采访任务?”
“是的长官!”
“你去告诉他们,关于后勤运输部队的采访不要往外面发,这是绝密事项,也是楚长官吩咐的。”
“长官,这是为何。”
“我们担心百姓会因此遭到日军的报复,这对于支持我们作战的百姓而言并不公平,他们并不具备相应的防空武器,面对日军的无差别轰炸,他们无法有效做出应对。”
曾汉鹏恍然大悟,顺着这个思路回头找到了还在拍照的记者们。
在随行翻译的帮助之下,这群记者们看向了马克英,恋恋不舍的返回了车内。
“继续向前,每隔十五公里就会有骑兵部队巡逻以维持后勤补给线,所以你们的安全无需太过担心,一直到大同城外,基本上都是我们的控制区,日伪军已经被基本肃清。”
“是,多谢马长官,卑职告退!”
转眼间,又是三个小时过去。
一直到了下午,差不多五个小时的车程。
一众记者们终于赶到了日军屠杀无辜民众现场。
大同煤矿煤峪口南沟一带
从太原乘坐汽车赶到的记者们。
虽然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心理准备。
但看到如此惨烈的现场亦难免产生悲戚心理。
数百具横陈的躯体在阳光下泛着奇怪的反射光泽,工作人员正在竭尽所能的辨别他们的身份。
即便是身处寒冬,还是难免闻到弥漫在空中的血腥以及腐臭味道。
“这些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剩下的还在山的那边,我们截止到至今为止已经发现和挖掘数百具的骸骨,初步推算整个山头周边地区至少存在着上万人的坑洞,这些全部都是日本侵略屠杀无辜百姓的证据。”
留守此地的连长两行热泪缓缓流下:“亦是他们在侵华战争之中所犯下的累累罪行,我们希望诸位记者能够为我们伸张正义,在保证新闻的真实性的前提下,谴责这帮没有人性的畜生!”
同胞的惨死让现场的中国记者们也泪流满面。
现场悲伤的氛围同样感染了这群外国记者们。
他们在士兵们的陪同之下,登上一座座小山头,拍下了日寇的累累暴行。
要将其公之于众!
要让所有国家、所有正义人士、所有已经有人权概念的民众们都清楚的知道。
现如今的中国,在面临着什么样的野兽和暴力团体!
记者抵达之后。
大同的攻坚战仍在进行。
战斗进行的比楚云飞预料的还要顺利。
即便是没有他的技能引导。
炮兵部队在打击他之前所标注的目标之时,也展现出了极高的进攻效率。
仅仅只是交战了四十分钟,两个团的部队突入到了城内与日寇展开了激烈巷战。
城内的巷战足足进行了四个小时。
楚云飞刚刚睡醒起床,简单的对付了一口早饭之后。
便找到了在前线指挥所正在观摩部队进攻的史迪威准将一行人。
这群美国佬兴奋无比。
一丁点都没有疲惫的意思。
每一个人亢奋的像是赌场里面的赌徒一般。
尤其是史迪威,他的黑眼圈很重,整个人却是在滔滔不绝的讲述着他们所看到的战况。
炮火协同趋于完美。
尤其是对支援武器时机的使用和选择。
远远超出了此前清理外围阵地时候的表现。
直射火炮炮弹使用的果决,更甚之前。
这才是他们理想之中的战争,这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一切!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