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都市言情>马头墙映世清徽> 徽商故事篇·壹《裕徽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徽商故事篇·壹《裕徽山》(1 / 2)

角色表

谢徽韵(兰香夫人)

吴桐客(桐城客)

绾镜夫人

平安夫人

家丁男1

家丁男2

舞女女1

舞女女2

服装道具

第一幕道具书桌、笔墨纸砚、泡着黄山毛峰的透明玻璃杯、品茶小纸杯若干(观众互动)

第二幕道具四把椅子、桌子、花瓶、镜子、笔墨纸砚、盖碗三套、托盘一个、茶包两包、写有字的宣纸

第一幕服装谢徽韵(新中式旗袍)、吴桐客(常服)

第二幕服装兰香夫人(典雅清古装)、绾镜夫人(精致清古装)、平安夫人(普通清古装)、两家丁男(短打)、两舞女(水袖古典舞服)

故事简介

(现代背景)谢徽韵在自家茶叶店前的桌案面上磨墨作画,游客吴桐客刚好经过,被谢徽韵面前的茶香所吸引,吴桐客对徽州文化的体现形式提出了疑问,谢徽韵带着吴桐客走向了曾经的岁月。

(清朝背景)作为茶商夫人的兰香夫人回到家,便见到丈夫为官的绾镜夫人、丈夫经商的平安夫人已经坐在堂中等候,二位夫人先是向兰香夫人就其家茶叶大卖贺喜,闲谈之片刻,平安夫人又向绾镜夫人请求问教子之道,正巧家丁有桐城客来到,原来是向绾镜夫人的丈夫求学的学子,没能见到夫子甚是遗憾,故而前来拜别师娘。正逢绾镜夫人取好文房四宝,回到堂中为平安夫人说明儒学之理,教子、为人之道。

内容设计根据谢正安所建立茶业‘谢裕大’为基础,结合徽州厅堂文化,通过从新时代“茶文化”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环境背景到古代背景的转化,既表达“左瓶右镜”背后的徽州文化寓意,徽州人民儒学传家、为官重清白、为商盼平安的人文精神,也展现徽州茶文化的今古承继。

剧本正文

第一幕

场景现代茶店

道具书桌、笔墨纸砚、泡着黄山毛峰的透明玻璃杯、品茶小纸杯若干(观众互动)

演员谢徽韵、吴桐客

(谢徽韵坐在店前磨墨作画)

(吴桐客走近,端详茶杯)

吴桐客(清清嗓子,略有局促)老板,你这茶能尝尝么?(手指茶杯)

(谢徽韵把笔放在笔架上,站起身来,从茶杯里往小纸杯倒茶)

(吴桐客接过茶水品尝)

谢徽韵(笑着倒茶,将茶递给游客)茶文化列入人类非遗一周年,品黄山毛峰,鉴徽州文韵。(递茶给观众)尝一尝不要钱的。

吴桐客(放下纸杯)茶倒是好茶,可我听说你们安徽最有名的就是‘徽商’,不要钱你做商人的又挣谁的钱去?

(吴桐客拦游客接茶,谢徽韵再第一杯新茶给游客。)

吴桐客(对游客笑笑,转过头朝着谢徽韵,怀疑)更何况这与文韵又有什么关系?

谢徽韵(笑)粉墙黛瓦正如白纸黑字,做事清清白白、光明磊落,如此说,你是不信喽?

吴桐客(摇头)不信……(转向游客)你们信么?

谢徽韵(抓住吴桐客手腕,向前引)当真不信?

吴桐客(向后撤步)不信。

(在谢徽韵和吴桐客你来我往之间加入舞蹈动作)

谢徽韵那你就跟我来看!

(谢徽韵在前,吴桐客在后,两个人一边跑一边脱掉外面的现代服装,露出里面清代背景的服装)

第二幕

场景堂屋

道具四把椅子、桌子、花瓶、镜子、笔墨纸砚、盖碗三套、托盘一个、茶包两包、写有字的宣纸

演员兰香夫人、绾镜夫人、平安夫人、桐城客、两家丁、两舞女

(两家丁站在门口)

兰香夫人(快步走进屋,陪笑)劳二位姐姐久等了,(坐到主位)方才去铺子里算账,未能注意时辰,多有怠慢。(抬手招呼舞女和家丁)

(家丁男1依旧站在门口,家丁男2取出有三杯茶的托盘)

(家丁男2脚滑险些摔倒,两舞女各接过一杯茶,在堂屋进行舞蹈,最终将茶奉给绾镜夫人和平安夫人。两位夫人鼓掌)

绾镜夫人(喝一口茶,放下盖碗,对着兰香夫人一拱手)我家老爷上任路上与我寄回家书,说是你谢家茶店的茶,如今可是供不应求,恭喜,恭喜啊!

(绾镜夫人和平安夫人站起身行礼,兰香夫人赶紧扶起,三人坐回椅子上)

兰香夫人(笑)我家老爷倒不在乎这店经营的如何,只盼着儿孙能行正道,在朝为官,匡扶家国大业才是……

(家丁男2拿出两包茶叶,兰香夫人站起身接过)

兰香夫人我家老爷知道我与二位姐姐是金兰之交,这茶是他此番出去前特地叫我为二位姐姐准备的。(笑着先递给绾镜夫人,又递给平安夫人,二人推让一番,均接下)

平安夫人适才兰香妹妹说起教子(叹气),我便想起绾镜姐姐出身书香门第,我家小儿顽劣,(皱眉)此番倒是想同绾镜姐姐求教一二。

(平安夫人和兰香夫人望向绾镜夫人)

绾镜夫人(笑着站起身)怎么谈得上求教?(侧身看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