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都市言情>金钱玩家> 第554章 不是暴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54章 不是暴利(2 / 4)

援朝应“共同负担”,两国各出一半的钱。

也在数日之前,H市一届一次工商界代表大会上,多位进出口私商及私营工厂主呈交提案,反映行业内大量在美国未完成业务结汇的订单及资产被冻结,一些已签订合同的业务也被强行中断。

习惯易货交易形式的私商尤显被动,出口商品在国内已大致完成采购,却因易货进口受阻出口风险增大,延迟出口装运又面临商品库存积压问题。

针对这一状况,遵照华东地区进出口业务管理要求,上海口岸发出通知,宣布暂停签发美汇区域出口许可证,并成立进口物资紧急处理行动委员会,协调商户业务申报。

为保证对外进出口贸易不落空,对外贸易管理局与海关联合,共同出面对私商再次进行特别动员,除要求其在进行易货交易时务必做到“先进后出”确保进出口物资安全,承诺给予私商系列优惠政策:

如对其批发特别外汇额度,允许其无证进口货物(需事后补证但不作罚款处理),对其通过香港进口禁运物资给予专项支持等。

虽然这些优惠政策勉强稳定了进口物资额度,但也未完全抵消因封锁、禁运带来的负面影响。考虑到相应风险及获利难度,许多中小规模或带有投机性质的私商开始退出。

另一方面,禁运不仅阻止物资运输,更直接断绝相应业务关系。不仅美商大量退出上海口岸,出于国家意识形态以及为获得美援支持的考虑,英、法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商行也先后退出内地。

一时间上海口岸上近三分之二洋商歇业,事实上削弱口岸开展进出口的业务能力,原本多由洋商经营的对资本主义国家出口商品销量大幅减少,桐油、猪鬃、茶叶、丝绸等商品所受影响最甚。

无论内地实行何种经济体制,国进民退的大方向基本明确,如果不是禁运,私商掌握的海外客户关系对当下的进出口尤为重要,大概外贸领域的国进私退的步伐已经大踏步向前。

也正因为禁运,导致商品进口的难度增加,有实力进口的私商可以获得不错的利润,且不那么合身的“爱国”帽子能往自己头上扣一顶。

既能赚钱,又能获得表扬,此时的进口贸易对私商而言大有可为。

相对而言,出口业务的行情就不是那么乐观,一是汇率对出口不那么友好,货币价值虚高,导致出口商品没有太大的价格优势,二是诸多出口业务需要洋行代理,利润被吃去一大块,价格优势进一步降低。

另外,“统购统销”的“统购”将大部分具备不错利润的出口拳头商品给统了进去,也就意味着私商的进货成本增高。

出口无利可图或微利,私商自然不感兴趣,主要精力放在进口上,但对国家而言,只进不出当然不行,不出口外汇从何而来?

于是,国营进出口公司加快蚕食利润丰厚的进口业务,限制挤压私商的进口“暴利”空间,并且,批汇时对出口业务量较大的私商给予偏向性照顾,对出口不利的私商进行“鼓励”。

几天前,冼耀文致电苏丽珍后,后续又发给她一封电报,令其注册成立今朝集团,股份实际分配为冼家0%、岑佩佩%、苏丽珍%,该集团挂在岑记商行旗下,名义上岑佩佩持股%,为第一大股东,主营业务为转口内地商品,次要业务为向内地转口商品。

前者公然开展,后者保持低调。

冼耀文非常喜欢一个词“摊派”,这个词但凡出现,就意味着出现发横财的机会。

俗话说得好,天底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难做只是因为定价不对,其他人卖000万的房子,你0万往外出,买家们一准从八里地外跪行上杆子过来交易,互相之间还会往地上撒玻璃碴,硬生生自行提高准入门槛——玻璃碴都不敢跪,有啥资格做这桩买卖。

这种买家冼耀文乐意做,也不缺乏跪玻璃碴的勇气,且他的动机不是为了一两百万的暴利,而是本着为内地进出口贸易献出微薄之力的朴素追求。

当然,捎带手面朝黄土背朝天,一点点捡拾大概撑死了一两千万的微利。

城隍庙。

苏丽珍至名为东楼阁的店铺取了昨日致电定做的请柬,又买了文房四宝,然后坐进名为乐圃阆的茶楼。

乐圃阆的老板原从事赛璐珞生产,同行多给面子过来关照生意,一来二去,这里成了赛璐珞和骨牌商茶客的定点茶楼,也成了塑胶行业信息的交换地。

就因为此,苏丽珍没有选附近更适合游客的湖心亭和桂花厅,品茗之余,或许能捡到生意。

择一隅的位子,点了茶点,将整个茶楼打量一圈,然后磨墨,在请柬上填写私商的商号和落款。

填好一条街的,墨也晾得差不多,让董初宁先去送,她接着写。

出门前,她找了饭店的大堂经理,租下了饭店的会议厅,明天下午一点举行今朝集团业务洽谈茶话会,直接一对多洽谈出口业务,这么一来效率就高了,既节约时间,也制造内卷,有人敢平价出口,就有人敢赔本赚吆喝。

出口亏本不要紧,赶紧完成“出口指标”,多做点进口生意找补。

站在今朝集团的立场,敢赔得多的商号,便会高看一眼,并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