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扔掉(2 / 4)

她已经越来越理解杳杳的心情了,换了她,她只会比杳杳记录得更勤。

柳二娘也醒了,禾甜让她再躺一会儿,她做好饭喊她。

左右起来也无事,还会给女儿添乱,柳二娘便继续躺着。

顶着晨曦的薄雾,禾甜先去屋后摘了把昨天挖黄土时发现的野葱。

早饭她准备烙葱油饼吃。

葱油饼的面是有讲究的,想要暄软一些,就一半开水烫面,一半凉水和面,想要劲道一些就只用凉水和面。

考虑到柳二娘的情况,禾甜决定用一半烫面一半死面来做。

先烧了一锅开水,面粉里加盐,用刚烧开的开水,缓慢倒进面粉里,一边倒一边用筷子搅成松散的絮状,另一半面粉加凉水搅拌成絮状,烫面和死面面絮混在一起揉成光滑的面团,放置一旁,醒一会儿备用。

吃葱油饼可以不用再炒菜,但得配点稀的汤水喝才熨帖,禾甜打算做鸡蛋面汤。

泥炉子还没晾晒好,也没另外添置锅,还是只有一口锅用,所幸鸡蛋面汤好做得很,先煮汤。

锅里添水,大火烧开,碗中放面粉,加少量水先搅成稠一些的面糊,等面糊中没有颗粒,搅拌均匀,再加水搅成稀面糊,缓慢淋入烧开的锅中,一边加面糊一边用勺子搅拌,很快清水就变成了焦黄色散发着麦香的透亮面汤。

面汤再次烧开,碗里打两颗鸡蛋,搅散,用筷子篦着,缓慢淋入沸腾的面汤中,鸡蛋面汤就煮好了。

健脾和胃,滋阴补虚,简单又营养。

尝一口,丝滑又醇香,整个人都熨帖了。

把面汤盛到盆里放在灶台上温着,再把锅刷洗干净,那边刚刚和的面也醒好了。

先把野葱切成葱花放一旁备用,面团醒过后,延展性和韧性都有增强,揉成光滑的面团后,擀成薄薄的面饼,用油和面粉调好油酥,均匀铺在擀好的面饼上,再散上葱花和盐,从一边开始卷,卷成紧实的长条后,切成均匀的小剂子,再两端收口,擀成不大不小的圆饼。

六七成油热,就可以下锅开烙。

地锅比较大,禾甜一次下三张饼,烙饼一看和面,二看火候。

火不能大,火太大,表皮很快就糊了,内里还没烙熟,小火慢煎是最好的。

葱香混合着面香,很快就充斥整个灶屋,烙饼要多放油才香,虽然家里经济情况不太好,禾甜还是照着杳杳记载的食谱,很是舍得放油。

在她看来,多放油也是她和柳二娘吃掉了,并没有白白浪费,无谓省这些。

钱没了,就想办法再赚,肚子可是万万不能亏着。唯美食与美景不可辜负。

表皮烙得金黄,翻面继续烙,等两面都烙好,就可以出锅。

金黄酥脆,瞧着就美味。

禾甜先拿了一个饼子吃,外皮酥脆,内里暄软,葱香面香,好吃的停不下来。

她后悔了,应该多和点面,多烙点饼子的。

一张饼子吃完,继续烙得时候,她在心里安慰自己,没关系,想吃的时候再烙就是,反正昨天去县城卖的面不少,还能吃好几顿。

随着香味越来越浓郁,一锅锅葱油饼烙好,禾甜这才喊柳二娘吃饭。

可能是心情好,也可能是齐大夫抓的药对症,又或者是今天的葱油饼和面汤好吃又对胃口,柳二娘比前两日多吃了一些。

一边吃,一边对女儿赞不绝口。

虽然能吃了些,柳二娘也只吃了两张葱油饼,喝了一碗鸡蛋面汤,便饱了不再吃。

和前几日一样,禾甜把余下的饼子面汤,全都包圆。

撕一块酥脆焦香的葱油饼往面汤里泡一下,再吃,又酥又软,是跟直接吃葱油饼不同的美味。

“昨夜睡得饱,”禾甜吃过早饭收拾了碗筷,跟柳二娘说:“我去后山多挖点黄土,赶在入冬前把猪圈垒好。”

入了冬,下雪上冻,猪圈就不好垒了。

而且一个冬天,猪崽子会长大不少,总不能一直养屋里。

柳二娘没再拦她。

一看她准备出门,大黄赶紧把自己碗里的碎肉吃完,哒哒哒跑过去,咬她裤腿,要跟着一起。

被它一咬裤腿,禾甜就想起了它半夜乱捡人回家的事。

也不知道昨夜那少年走了没,把大黄放家里,万一它再犯蠢把人拖回家怎么好?

还是带着它上山比较保险。

小野猪崽也哼哧哼哧追上来。

大黄毕竟大了,不用抱,还有几分战斗力,小野猪崽才多大点,小小一只,带着只会碍事。

“你回去,”禾甜把它脑袋轻轻踢得调了个头:“在家里跟小灰兔玩。”

野猪崽原地转了个圈,又追上来。

禾甜:“……”

行吧。

她就把野猪崽也带着一块上山——可能它不喜欢她给它割的猪草,小灰兔就是自己挑的口粮,也让它自己上山挑自己喜欢吃的口粮好了。

黄土就在山脚下挖,不用进山,就是有些麻烦,得用背篓一趟趟往家背。

垒猪圈用土量与糊泥炉子不可同日而语,背了两三趟,禾甜就放弃了背篓,去隔壁巧婶家借了个板车。

板车拉一趟,顶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