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陛下在天下间威望甚高,由陛下宣布大秦发行新币,不会有太大阻碍;”
这话让嬴政心里颇为舒坦,没错,朕威震天下,为前所未有之始皇,受万民敬仰。
始皇如今的威望确实很高,尤其在老秦人中。
每天都有老秦人跑到皇宫外叩拜,甚至还有要送东西给始皇的,种的粮食瓜果,还有养的牲畜,打到的野味。
这要是换了本该发生的历史,不过来吐几口唾沫,那是因为他们不敢,怕脑袋搬家,但绝对会在心里对始皇恨得要死。
“其四、就算日后有人摸索出了造纸之法,也不必太过担忧会被人仿制,因为有臣在,能为大秦提供防伪技术,那些仿制者难以模仿。”
李念这话说的很自信,他是穿越者,还带有金手指,更有始皇帝支持,手下还有那么多能人,要是这还翻车,那对方肯定也有挂,得抓回来看是不是“老乡”。
“且造纸和以纸造纸币近乎是两回事,造币要用到的技术更多且更为复杂。”
现代的纸币几乎是整个国家先进技术的集合,在大秦虽不用搞得这么先进,但李念拿出的技术,也不是其他人和国能随便破解仿制的。
淳于越这时似乎想到了什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尚书,纸日后是要普及天下,还是不普及?”
李念听后想了想,道“李某已知淳于副令之意,淳于副令非在问纸是否要普及天下,实在问李某若纸普及于天下,其在人们眼中便非稀罕之物,那么纸币是否还能为人们接受?”
淳于越摇头道“既是在问纸是否要普及天下,也是问纸币是否还能为民众接受。”
站在他的角度,淳于越希望纸能普及于天下。
因为这样才能教化万民,人人皆识字读书,就算学的不是他们儒家经典,也没什么。
听到淳于越的话,李念肃然起敬,这位虽在历史上一直被很多人认为是个小丑一样的角色,但也是位志向坚定之人。
而且,现在的淳于越变化不小啊,其为御史省副令,与赵高共掌制舆台。
是在制舆台做事发生了什么?
大概是接触到了来自民间的第一手消息,对他原本的思想观念造成了一些冲击,然后发生了改变,虽说不可能一下完全改变,但也不会时刻琢磨着让始皇复周礼。
如此也好,李念并不想灭了儒家,也不想对其他百家下手,更希望他们能随时代发生变革,化为大秦或者说对华夏更有利的力量。
那可是诸子百家,华夏文明史上最璀璨的一页!
如果可以,李念希望他们能继续伴着华夏书写下去。
心中想着这些,李念笑道“原来如此,李某以为淳于副令不必担忧,因为在纸普及时,纸币已为人们所习惯,成为一种共识,就好像现在的铜可铸为币一样。”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
“且纸币虽为纸所制,但不会有人认为纸变得不再稀罕,而认为纸币就会贬值!”
王贲问道“那万一其他国邦或个人掌握了制造纸币之法,又当如何?非是仿制大秦纸币,而是其等发行他们所用的纸币。”
李念给出了一个众人没想到的回答“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李某也没法完全阻止,除非天下尽归大秦,大秦钱币成为唯一指定的合法钱币,可这并不可能!”
几十年后,大秦能殖民全球一些地方有可能做得到,但想把整个世界都占下来,那很难,而统一不下来,那么独立的国家肯定会发行他们的钱币。
“大秦所要做的是减缓这种趋势,并在其他国家反应过来前,建立起钱币霸权。”
“大秦可以允许他们有独自的钱币,但大秦的钱币必须作为诸国通用的钱币,在国与国交易时,必须让他们使用大秦钱币进行结算。”
其实,就算不为针对其他国家,大秦也要进行币制改革。
大秦虽一统了天下,可由于时间不长,没空管六国的钱币,导致如今的天下依旧是七国钱币混用。
而且,现今民间流通的钱币很容易被仿制,铸币权怎可能流于他人之手,自然当收归于中央。
李念提出制作新币也有这原因,就算不制作纸币,大秦也要制造新币,用于将大秦混乱的钱币统一。
许久没说话的李斯道“依尚书所言,存放钱币、计量利息、以存放钱币赚取更多钱,只怕须得另设一部?”
听到李斯的问题,李念暗叹一声“来了!”,他并不喜欢银行,但也知历史的大势滚滚向前,某些可扭转,某些改变不了,就算他现在不提出银行,日后也会有钱庄、票号出现,再发展成后世的银行。
并且因为他给大秦带来的变化,还会加速银行的出现,除非将他带来的变化全部抹去,也即他这个人死,连同他已经造成的变化一同埋葬,毁其**,灭其精神,消其痕迹。
李念道“确实要另设一部,此部当掌管天下钱币发行、兑换、存储,以及借款……此部若是设立,十分重要!”
李念并不想将后世银行的职能都套过来,既是他不想银行的职权过大,需做限制,也是因这时的技术跟后世没法比,想也用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