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亲自担任家里的会计和出纳,这种对金钱的敏锐使他成为了乾隆的私人助理。
他的经营天分迅速得到了体现,并且得到了乾隆的重视。
乾隆四十一年,和珅成为内务府大臣,这个职位对于一个对金钱有着如此敏锐嗅觉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如鱼得水的好机会。
在此之前,内务府经常面临财政困难,时常入不敷出。
然而,和珅接任后,内务府的面貌焕然一新。
他不但扭转了赤字,还实现了盈余。
他担任崇文门监督后,这个收入也一度跃居全国的前几位。
这两项成就让乾隆对和珅的理财能
力刮目相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财政有关的部门渐渐都划归和珅一人把持。
他先后任户部侍郎、户部尚书、管理户部三库、内务府大臣等要职。
他甚至将户部事务一人把持,不许部臣参议一字。
在乾隆眼中,和珅更像是一个财神爷,总是能将亏空变成盈余。
或许,乾隆与和珅之间是互相成全的关系。
乾隆需要钱,仅仅依靠那些贡品过日子,肯定不能够满足。
乾隆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乾隆是个非常喜欢搞收藏之人,他经常以进贡的名义将那些民间收藏据为己有。
但是也不能明目张胆的抢回来,所以自然要回赠给那些收藏者一些礼物作为交换。
除了会赠送他们礼物,而且还会给一些虚职满足他们的面子。
好在也正是因为他好面子这一点,那些收藏者自然也不会吃亏,甚至乾隆出手还很是阔绰。
不仅如此,皇家总是有着各种采办,内务府就负责采购各种各样的物资。
小到皇子阿哥们的压碎钱,大到各种宫廷宴会,每一处开支都是非常大的开销,普通人连想都不敢想。
乾隆又是眼光高于顶,出手阔绰异常,凡是采买都是要精,要排面。
日常支出相当于康熙和雍正两人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