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带打猎,但一年后,你就不要再来这里了。再来的话,怕会有灾祸。
并且,巨人还反复给猎户叮嘱这件事情。见猎户应下记在心里以后,才告辞离开。
说来也怪,从巨人向猎户道谢和叮嘱以后,第二天,猎户进山以后,发现自己安放的套子里都有猎物。
而且,自打猎户帮助巨人之后,进山打猎,猎户再也没有放过空手。这让猎户对巨人说的在这一带可以打猎一年的话深信不疑。
于是,在快到巨人说的一年之期时,猎户也信守自己答应巨人的话,不再到这一段打猎了。
过了几年之后,临海来了一群士子,组队田猎,要在当地寻一个有经验的向导,这个猎户被他们请了过来。
结果,不知怎么地就来到了当初猎户帮助巨人的地方。等猎户把士子们安排好路线,自己独自前行打探消息的时候。
路上,猎户碰到了往日里请他帮忙的那个巨人。巨人很生气地和他说,早就和你说过,不要来这里。现在,我对头的孩子都长大了,无时不刻都在寻找当初杀死他们父亲的人,只是不能离开这个地方而已。
他们的怨气太大,我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或者是怎么报复。说完之后,巨人就离开了。
看着巨人出现又离开,顿时,猎户也有些心慌,赶紧掉头往回跑,想快速逃离这一带。
结果,等猎户快跑到士子们的营地时,突然,从路边的草丛里钻出来三个黑衣人拦住了他的去路。
还不等猎户开口说什么,那三个黑衣人各自张口对着猎户呼呼地吹气。猎户哐当一声就倒在了地上。那三个黑衣人也转眼不见了。
等营地里的人听到响声出来,倒在地上的猎户一脸黑紫,早已气绝多时。
故事到这里就结了尾。为啥说东篱先生把这个故事讲得没头没尾,原因也在于此。
如果说冤有头债有主的话,那条有着黄色带状花纹的大蛇在生死擂台赛中死去,猎户顶多是个助拳的,主角应该还是那个穿着黄衣服系着白腰带的巨人,或者说是那条有着白色带状花纹的大蛇。
死去的大蛇要报仇,或者说他的孩子要为父亲报仇,也应到是先去找那条有着白色带状花纹的大蛇啊。怎么反而先弄死了“帮凶”呢?
千年后,纪大学士也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比起东篱先生的这个故事,倒是完整多了。
说是纪大学士三叔家有个叫毕四的仆役,从乡野里招募来的,之前做过一段时间的猎户,很有一把力气,拉得开十石的弓,在老家也有点名声。
到纪三爷家当仆役以后,毕四的生活规律多了,但有时还是忍不住手痒,偶尔在纪家得仆役中还露了两手。
加上毕四自己又能灵活,能说会道,做事也尽心尽力,纪大学士三叔一家都觉得毕四不错,所以,对毕四偶尔从家里溜出去过过瘾,也没有太多的阻拦。
包括纪三爷家里的管家人,对毕四溜出去打猎的事也常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有的时候,纪大学士的堂兄弟们也会让毕四带自己出门散散心,权当是劳逸结合。
不过,毕四也很乖巧,假如纪大学士的堂兄弟们提出想过过田猎的瘾,白天的话,毕四会带着他们,但若是天色稍微暗了点,便会早早带着他们回家,杜绝了安全事故得发生。
担负着家里的活计,毕四出门打猎也不可能像往日里自己当猎户时那么随意。在纪三爷家待着的日子,毕四最喜欢的是鹌鹑出没的日子。
因为捕鹌鹑一般都是晚上。到了晚上,纪大学士的堂兄弟们不可能缠着毕四,完全可以由毕四自由发挥。
而且,因为是夜晚,照着毕四捕鹌鹑的法子,也确实怕吓着纪大学士的堂兄弟们。
通常情况下,毕四去有鹌鹑出没的地方时,都会带一张网和几束稻草。到了地头以后,把稻草拢在一块,垒成禾垄得样子,然后把网张在上面。
然后用哨子模仿鹌鹑的叫声,把鹌鹑吸引过来。等鹌鹑慢慢地走到禾垄边以后,稍微弄出了响声惊吓一下它们,鹌鹑就会钻进禾垄里。这个时候,只要再弄出点更大得声音,鹌鹑们就会试图飞起来,结果就会被网子给挂住了,然后一个一个抓个现行。
不过,晚上吹哨子,总会有些忌讳。胆气不足的,反而有可能让自己受到惊吓。譬如说在农村生活过得都知道,乡下的老人们都非常忌讳夜里吹口哨,认为这哨声会带来不干净的得东西。
所以,毕四在用哨声引诱鹌鹑的时候,也会给自己搭一个窝棚之类得庇护所,避免遇到让自己尴尬得事情。
某天晚上,月色还好。毕四又动了捕鹌鹑的念头。等到了地头,把窝棚扎好禾垄设置好以后,毕四估摸了下时间,正准备吹响口哨的时候。
一个老头来到了毕四得庇护所边,礼貌地问候了一下毕四,然后告诉毕四,想请毕四给他帮个忙。
大半夜的,一个莫名其妙出现的老头请自己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