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地与他们打招呼。等上船之后老老实实地找个地方坐着,等过了河之后还会很礼貌的向船夫交代一声,然后飞奔着离开。
等到了吴郡陆氏,黄耳叫开了门。家人们也是大奇,陆机没有捎信回来,怎么黄耳先跑回来了。
再顺着黄耳的叫声往狗脖子上一看,居然有一个竹筒,待家人把竹筒拿下来以后,揭开竹筒上的封印,里面原来是陆机写给家里的信。
更为神奇的是,当家人阅读陆机的来信时,黄耳静静地趴在地上一言不发;然而,一旦信被读完,黄耳便开始汪汪叫起来,似乎在催促家人给陆机回信。
家里人照着陆机的法子写好书信塞进竹筒里继续挂在黄耳的脖子上以后,黄耳转身离开了陆家朝洛阳方向跑去。
等陆机与黄耳在洛阳再相见时,算算时间,黄耳跑完这个来回,竟然只用了短短半个月的时间!而当初自己带着黄耳从家里出发时,仅仅走一个单边就要花费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
陆机对黄耳的速度感到惊叹不已,从此以后,无论他要去往何处,都会把黄耳带在身边。黄耳成为了他最忠实的伙伴,陪伴他走过了许多风风雨雨。
然而,岁月无情,黄耳最终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陆机悲痛欲绝,他用棺木将黄耳的遗体运回村庄,并在距离陆家约两百步的地方,堆积起黄土,为它筑起一座庄严的坟墓。
这座坟墓不仅仅是对黄耳的安息之所,更是陆机对他们之间深厚情感的见证。后来,这段故事被流传开来,后人为了铭记这段感人至深的友谊,将其编入了《松江府志》中,专门记载了“黄耳冢”一事。
“犬书曾去洛,鹤病悔逊秦。”“筠筒音断水云村,吠入空林枸杞根。我亦天涯音信杳,卢令诗在为招魂。”
能够让后世的诗人在作品中不断的提起自己的名字,黄耳也算是走上了自己的狗生巅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