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儿子都不盼着好,贾赦这个爹当的也够失败。
但不要紧,贾赦无所谓。
自从贾瑚冒了头,贾赦就更加变本加厉了,只要不耽误他享乐,你们爱咋咋地!
贾瑚针对荣国府?
无~所~谓!
反正又没抄家灭族。
贤贵妃省亲?
无所……这个倒是有点所谓。
毕竟被贾瑚怼过不止一次,甚至还吐了血,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只有不孝顺的儿女,贾瑚如此冒犯,贾赦怎么能一点气也没有?
贵妃娘娘省亲,很好,就该狠狠打逆子的脸!
所有人都想看辽国公大失颜面,就连为了银子的贾琏也难免有些坐山观虎斗的幸灾乐祸。
满堂济济,唯独两个人没有这种心思。
一个是薛宝钗,一个是邢夫人。
邢夫人……众所周知,嫌贫爱富,而且对贾母的偏心和王夫人的掌权很不喜。
贾母和王夫人得意,对她又没有什么好处,相反,还会让她处境更加不好。
只是她在府里位卑言轻,没有话语权。
而且她跟贾瑚无冤无仇,甚至还有一个正在争气的侄女,所以她精神上支持贾瑚。
贤贵妃省亲对于她来说,无所吊谓,娘娘又不给她发银子。
倒是邢岫烟,一直念着她送进辽国公府和不时关怀的恩情,有点什么好东西都会送给她一份。
什么锦缎绸子,玻璃镜子,稀罕的小玩意,从来没有吝啬过,更不用说银子了,逢年过节从不缺礼。
邢夫人一边感叹辽国公的大方,一边劝邢岫烟不要破费。
人心都是肉长的。
一开始她确实只想利用邢岫烟攀一门权势富贵的亲戚,可是这些年相处下来,邢岫烟的孝顺,让无子无女的邢夫人也有了一些慈爱。
不多,但有。
所以在“放长线钓大鱼”的策略中,邢夫人也难免掺杂了对邢岫烟的真心疼爱。
只能说,世事无常。
谁能想到邢岫烟会把邢夫人的“催争气”错判为长辈的关爱呢?
恐怕邢夫人也不会想到,她只是一心求财的爱银子,避免跟继子发生冲突,竟能让她阴差阳错的得到一个不坏的结果。
再说薛宝钗。
这个事业型女强人,你可以说她自私趋利,可以说她虚伪狡诈,也可以说她有城府心机。
但不能否认她的睿智果决,沉稳冷静,头脑清醒,明局晰势,以及为薛家大局不惜己身的牺牲精神。
看似是复杂对立的两面,实则是矛盾中的统一。
若是可以,谁不想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公主?
可是薛家面临的形势不允许薛宝钗纯真无邪。
她必须把自己武装起来,才能更好的掌控薛家这艘大船,才能让薛姨妈和薛蟠不被危机吞噬。
失了林如海的林家是一块诱人的肥肉,失了薛父的薛家又何尝不是?
林黛玉没有兄弟支撑所以艰难,薛宝钗有个不争气的兄弟也同样艰难。
多年执掌薛家的经验,强迫她时刻保持清醒。
薛家说亲是真的,薛家反悔也是真的,哪怕是荣国府这个不可抗力造成的,可事实就是如此。
有错就要认,挨打要立正。
薛宝钗认,并快速找到了最优解,屈尊降贵求香菱,又奉上三成干股。
不打不相识,干戈化玉帛。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薛宝钗是商人,她追求利益,打打杀杀在她看来没什么意思,和气生财才是王道。
所以对于贾瑚,薛宝钗就不像薛姨妈那样恨得牙痒痒。
甚至可以说,薛宝钗越来越欣赏贾瑚。
贾瑚的为人她做过了解,对于香菱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她不信光凭美色能做到,所以在被贾瑚拒绝干股分成以后,薛宝钗复盘了悔婚事件的整个过程。
虽然没有证据,但从结果反推,种种都指向贾瑚,直觉也告诉她,贾瑚就是推动发展的幕后黑手!
这就让薛宝钗有些心惊了。
他是妖怪吧!
怎么能这么准确的把握人心呢?
说亲——薛蟠泄露——宝玉发癫——正向舆论起——悔婚暴露——舆论反转——赐婚压制舆论——准备妥当,开始反击——打压薛家,围剿荣国府势力——贵妃出面说和——最后断绝关联,彻底翻脸。
这么周密详实的计划,但凡中间有个人不按剧本走,立马全部崩盘!
可偏偏!贾瑚!就是做成了!
这份功力,让薛宝钗如何不心惊?
她不止心惊,还佩服,甚至有一种棋逢对手的见猎心喜。
可是贾瑚为什么这么做呢?